治疗原则
本病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案,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其治疗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已受累靶器官的治疗,主要是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疾病缓解治疗,预防淀粉样蛋白进一步沉积。
药物治疗
1、心衰治疗的重点是限制钠摄入和使用利尿剂以缓解症状。目前认为襻利尿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是最佳组合。托拉塞米具有优异的生物利用度和较长的半衰期,特别是心衰患者存在肠道水肿和胃肠道吸收的问题,效果优于呋塞米。
2、由于患者有体位性低血压倾向,心输出量受心率影响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传统神经激素拮抗剂对本病患者治疗无效,且耐受性差。但若伴发心房颤动(房颤),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控制心率。
3、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易于与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结合,因存在严重的低血压和晕厥的风险而禁用。
4、由于担心毒副作用,本病患者通常避免使用地高辛。但地高辛没有负性肌力作用,可在伴发房颤者中谨慎使用以控制心率。
5、由于心房对心输出量的贡献很重要,应尽可能地维持窦性心律。
6、由于血栓栓塞发生率较高,在房颤患者甚至窦性心律但心房功能不良患者中,进行抗凝治疗很重要。
手术治疗
1、心脏起搏器适用于心脏传导阻滞或症状性心动过缓。植入式转复除颤起搏器的作用存在争议,但在有适应证的患者中非常必要。
2、心脏移植或心、肝同时移植也有报道,但远期效果均不甚佳。
放化疗
原发性患者可尝试化疗。主要为抗浆细胞化疗,杀死产生不稳定免疫球蛋白轻链的浆细胞克隆。最常用的一线化疗方案包括烷化剂环磷酰胺,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和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也有报道认为,自体干细胞移植加大剂量化疗的疗效较单纯化疗更完整和持久,但远期效果尚不肯定。
其他治疗
国外有研究表明,可使用一些药物治疗由突变的甲状腺素转运蛋白(TTR)沉积引起的淀粉样变心肌病,以改善疾病进程。目前,根据作用机制将治疗药物分为:作用于肝细胞翻译水平以阻断转甲状腺素蛋白(TTR)合成、稳定TTR四聚体以抑制淀粉样蛋白形成、破坏并清除ATTR淀粉样蛋白原纤维3类。如Tafamidis(氯苯唑酸)、Diflunisal、Tolcapone和AG10等。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艾滋病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取决于发热原因。如果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用抗生素治疗可能有效;如果发热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或机会性感染(如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用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当艾滋病患者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时,抗生素治疗通常是有效的。因为抗生素能够针对细菌进行杀菌或抑菌,从而控制感染并缓解发热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感染部位和可能的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艾滋病患者发热若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引起的,如病毒血症期,或是由机会性感染引起,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