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纵隔气肿的主要原因包括某些疾病、创伤、医源性损伤等。部分纵隔气肿病因不明。
基本病因
1、某些疾病头颈部感染、哮喘急性发作、间质性肺炎、食管痉挛阻塞、胃肠穿孔等。
2、创伤胸部钝性损伤,特别是车祸中减速伤,因气管隆突位置相对固定,距隆突3cm范围内的气管、主支气管易撕裂而发生纵隔气肿。此外,胸部贯通伤,鼻窦、眼眶、腭骨和面部其他骨骼的骨折也可造成纵隔气肿。
3、医源性损伤如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置管、经皮肺穿刺、经支气管肺穿刺活检、肺手术、拔牙、肾周围充气造影术或人工气腹术等有创医源性操作可造成纵隔气肿。
4、其他潜水、Valsalva动作等情况导致肺泡压力增高出现自发性肺泡破裂,从而导致纵隔气肿。少见的不明原因肺泡破裂,产生的气体进入纵隔,造成自发性纵隔气肿。
危险因素
1、吸烟,吸食毒品(如可卡因、大麻、甲基苯丙胺)者。
2、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纵隔气肿。
3、吸入有毒气体者,出现纵隔气肿的风险大。
4、过度呕吐,可能会导致纵隔气肿的发生。
肺气肿的患者积极的进行治疗是可能治愈的,但是患者还存在较高的几率出现复发的情况,对于肺气肿的患者,主要是采取抗生素的药物进行治疗,若患者的呼吸衰竭病情严重,则需要采取舒张支气管的药物治疗,而且患者在治愈期间还需要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和物理治疗。
肺气肿肺大泡是指肺部出现的两种病理改变。肺气肿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而肺大泡则是由于肺泡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形成的含气囊腔。在影像学检查中,肺气肿通常表现为肺部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变细,而肺大泡则表现为肺内出现的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界清晰。肺气肿和肺大泡的形成多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