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一般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病史和相关检查结果来诊断。可以根据超声心动图显示定量或定性升高的右心室压力来确定肺动脉高压的推定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明确诊断需要心脏导管插入,但是由于该测试是侵入性的,因此有时会推迟到考虑开始靶向肺动脉高压治疗之前。如果平均肺动脉压≥20mmHg(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和婴儿,新生儿偏高),则可以诊断为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的分类较为复杂,目前比较公认的分类方式如下。但这些分类系统在小儿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根据病因分类
2018年世界肺动脉高压专题讨论会(WS肺动脉高压)更新了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类,根据病因和机制包括五种疾病类别:
(1)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
①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②遗传性肺动脉高压。
③药物和毒物所致肺动脉高压。
④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包括结缔组织病相关性PAH、门脉高压相关性PAH、HIV相关PAH、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血吸虫病相关性PAH等。
⑤PAH对钙通道阻滞剂的长期反应
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目前尚无法治愈,但通过科学的医疗干预和康复管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残疾程度。小儿麻痹症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主要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不可逆的肌肉瘫痪。虽然现代医学无法修复已受损的神经细胞,但系统的治疗和康复手段能最大限度保留和恢复患者的功能。在急性期,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包括控制发热、缓解疼痛,严重病例可能需要呼吸机辅助。进入恢复期后,早期康复干预至关重要,包括物理治疗防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和畸形
小儿甲流病毒通常1-2周可自愈。儿童感染甲流后,若体质较好且无并发症,发热、咳嗽等症状多在3-7天缓解,完全恢复需1-2周。但婴幼儿、免疫力低下或合并基础病的孩子可能症状较重,病程延长,甚至引发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可缩短病程。总结而言,小儿甲流病毒通常1-2周可自愈。家长应保证孩子休息、补充水分,若高热不退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