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动脉高压
小儿肺动脉高压的症状

轻度甚至中度升高的肺动脉压可能不会或只会引起细微的症状,尤其是在久坐的患儿。如果出现感染或其他压力,症状可能更明显。症状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右心室如何适应增加的压力负荷,当肺动脉压力明显升高时可出现右心功能衰竭症状。肺高血压最常见症状为活动后气促,患儿还可出现乏力、头晕、胸痛、晕厥等。

典型症状

1、气促

最常见,标志右心功能不全的出现。有些患儿出现活动后气促,甚至进餐时或进餐后出现气促。严重的肺动脉高压患儿出现高枕卧位,甚至端坐呼吸,这是左心衰竭的经典症状,可能与左心室受到扩大的右心室的压迫变小,左心舒张功能减退有关。

2、胸痛

约1/3 肺动脉高压患儿出现此症状。当肺静脉扩张压迫左冠状动脉主干时,还可导致心绞痛。

3、头晕或晕厥

多为活动时发生。在应用扩血管药物降低全身血压后会更明显。运动时不能提供额外心输出量时,出现劳力性晕厥。晕厥或眩晕的出现,标志患儿心输出量明显下降。

4、乏力

慢性疲劳为非特异性症状,但常见。

5、水肿

右心功能失代偿的表现。踝部和腿部水肿常见。严重肺动脉高压患儿可有颈部和腹部饱满感,食欲减退,肝淤血,可能出现胸腔积液和腹水。

6、抑郁

疲乏可能导致抑郁,有些药物或者肺动脉高压疾病本身引起抑郁。

7、咳嗽

干咳比较常见,为肺动脉扩张压迫气道所引起。若压迫左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若肺动静脉畸形破裂或代偿扩张的支气管动脉破裂引起咯血。

8、其他

口唇和指甲发绀(皮肤青紫)、发育明显异常或迟缓等。

并发症

肺动脉高压可出现肺血栓栓塞症、心律失常、右心衰竭、出血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致命。

1、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肺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尤其当右心结构重构明显或合并电解质紊乱时容易发生。与左心疾病相比,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在肺高血压患儿中非常少见。持续性房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颤和房扑提示预后不佳。室上性心律失常一旦发生应积极复律治疗,药物难以复律时可考虑电复律或射频消融。

2、咯血

咯血是肺高血压患儿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诱因。咯血可来源于肺动脉畸形或代偿扩张的支气管动脉,一些特殊类型肺高血压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合并PAH,艾森曼格综合征和CTE肺动脉高压更易咯血。咯血严重程度差异较大,大部分患儿为少至中量咯血,一般可自行终止,无需特殊处理。部分患儿可发生严重的大咯血或迁延多日的咯血,可导致窒息、失血性休克肺不张、严重肺部感染以及猝死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3、机械并发症

肺高血压的机械并发症通常与肺动脉进行性扩张有关,包括肺动脉瘤样扩张导致破裂和夹层,压迫胸腔组织如左冠状动脉主干、肺静脉、主支气管和喉返神经等。其症状和体征与具体压迫的部位相关,包括胸痛(类似心绞痛)、单侧声带麻痹导致的声音嘶哑、局部肺水肿和猝死等。增强胸部CT是诊断肺动脉扩张及其他血管组织受累最重要的方法。肺高血压合并肺动脉瘤样扩张、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冠状动脉左主干显著受压并表现为明显心绞痛的患儿可考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疾病相关 更多»
高压170低压110严重吗

高压170mmHg低压110mmHg,一般而言,这种情况是严重的,已经明显超过了正常的血压范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种血压水平会对身体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显著影响。具体来说,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可能导致心脏肥大、心功能下降,进而增加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的风险。同时,高血压还会对血管壁产生较大压力,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弹性变差,增加脑血管意外如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病几率

赵士超 主任医师
肺动脉压力正常范围是多少

肺动脉压力正常范围通常被定义为在静息状态下,血液流经肺动脉时对其血管壁施加的压力一般保持在20-25mmHg之间,这一指标对于评估心肺系统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预测肺动脉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至关重要。肺动脉压力是指血液在肺动脉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正常的肺动脉压力有助于维持心肺功能的正常运行,确保血液能够有效地从右心室流向肺脏进行氧合。当肺动脉压力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意味着存在肺动脉高压等心肺疾病的风险。相反,如果肺动脉压力过低,则可能影响血液的氧合和循环,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杨士伟 主任医师
肺动脉高压严重吗

肺动脉高压的严重性需结合其具体病因、病情程度及治疗效果来综合评估。一般而言,轻度肺动脉高压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并不严重;而重度肺动脉高压或未经及时治疗的肺动脉高压,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一、不严重的情况对于轻度肺动脉高压,若其病因是暂时的或可逆的,如急性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如溶栓治疗、机械通气等,肺动脉高压可能得到缓解甚至治愈,此时病情并不严重

杨士伟 主任医师
小儿腹股沟疝气手术最佳时间

小儿腹股沟疝气手术的最佳时间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需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小儿腹股沟疝气在6个月以内,且疝囊较小、未发生嵌顿等紧急情况,可先观察并定期复查,因为此阶段存在自愈的可能。然而,若疝囊较大、经常突出,或孩子有明显不适感,手术则应考虑在6个月至1岁之间进行。6个月以内的小儿腹壁肌肉尚在发育中,随着身体生长,腹壁强度可能逐渐增强,疝气有可能自行消失。但6个月之后,自愈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1岁左右的孩子对手术的耐受性相对较好

李兰娜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