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栓塞综合征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诊断

脂肪栓塞综合征多发生在患者创伤之后,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多可明确诊断。但由于本病起病较急且患者常病情危重,因此诊断时间常相对较短,加大了诊断难度。医生多还需根据患者病史、起病时间以及检查结果与休克、颅脑外伤、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败血症进行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1、主要指标

(1)点状出血。

(2)呼吸系统症状,并有肺部X线表现。

(3)无脑外伤的脑部症状。

2、次要指标

(1)动脉血氧分压低(<8.0kPa)。

(2)血红蛋白下降(< 100g/L)。

3、参考指标

(1)脉搏快(≥120次/分钟)。

(2)发热在38℃以上。

(3)血小板减少。

(4)尿中出现脂肪滴。

(5)血沉≥ 70mm/h以上者。

(6)血清脂肪酶上升。

(7)血中有游离脂肪滴。

鉴别诊断

1、休克

脂肪栓塞一般血压不下降,没有周围循环障碍,血液不但无休克时的浓缩,反而稀释,但有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减少,晚期两者均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现象。

2、颅脑伤

有头部外伤史和典型临床表现,且腰椎穿刺、MRI,CT等检查有阳性表现。

3、呼吸窘迫综合征

脂肪栓塞是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之一。当引起呼吸衰竭时,即可归纳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4、败血症

多见于开放性损伤,而脂肪栓塞多见于闭合性骨折,可有弛张热,白细胞升高或降低,血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类型

脂肪栓塞综合征

1、暴发型

伤后短期清醒,又很快发生昏迷,谵妄,有时出现痉挛、手足搐动等脑部症状,可于1~ 3天内死亡。

2、完全型(典型症状群)

伤后经过12~24h清醒期后,开始发热,体温突然升高,出现脉快等呼吸系统症状和脑症状,临床症状迅速加重,出现抽搐或瘫痪。呼吸中枢受累时,可有呼吸不规则,严重者可出现呼吸骤停。皮肤有出血斑。

3、不完全型(部分症状群)

发病潜隐,伤后1~6天内可出现轻度发热、心动过速、呼吸次数增多等非特异症状,同时出现轻度低氧血症。若处理不当,可突然转变成暴发型或典型症状群。

疾病相关 更多»
母乳多久开始消耗脂肪

母乳通常在产后2-3周开始消耗母体脂肪储备。不过,具体时间因人而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产后初期,母亲身体会优先利用孕期储存的糖原等能量物质来产生乳汁。随着产后身体机能的恢复,一般在产后2-3周,身体的激素水平逐渐稳定,新陈代谢也趋于正常。此时,如果母亲摄入的能量不足以满足乳汁分泌的需求,身体就会开始动员脂肪储备来提供能量。频繁哺乳会加速脂肪动员,因为婴儿每吸吮一次可刺激母体分泌催乳素和催产素,促进乳腺细胞分解脂肪供能。每日哺乳8-12次的母亲,脂肪消耗速度明显快于哺乳次数较少者

马静 副主任医师
梨状肌综合征是单侧还是双侧

梨状肌综合征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具体取决于病因和个体情况,多数患者以单侧发病为主,但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双侧同时受累。梨状肌综合征主要由梨状肌充血、水肿、痉挛或肥厚等病变,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由于梨状肌位于臀部两侧,单侧梨状肌因外伤(如跌倒时臀部着地)、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跷二郎腿)或过度使用(如跑步、跳跃)导致损伤时,通常仅引发单侧症状(如臀部疼痛、下肢放射痛)

许树才 主任医师
肘管综合征可以自愈吗

肘管综合征一般无法自愈,多因尺神经在肘管内受压或损伤引起,需通过干预解除压迫才能缓解症状,否则可能导致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肘管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包括肘部骨折畸形愈合、肘关节慢性劳损、肘管内囊肿或肿瘤等,这些因素会使肘管内压力增高,压迫尺神经,导致手部麻木、刺痛、肌肉无力甚至萎缩。若不治疗,神经受压时间过长会出现脱髓鞘改变甚至轴索变性,造成不可逆损伤。早期轻度压迫者可通过避免肘部过度屈曲、佩戴护肘、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缓解,但中重度患者需手术松解肘管、前移尺神经,才能彻底解除压迫

许树才 主任医师
拍打肚子能减脂肪吗

拍打肚子不能直接减脂肪,虽然可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无法针对性消耗腹部脂肪,减脂需通过全身能量代谢实现。脂肪分解依赖身体整体能量缺口:当摄入热量低于消耗热量时,体内储存的甘油三酯会分解为脂肪酸供能,这一过程由激素和酶调控,通过血液运输至全身,而非局部拍打能直接触发。拍打肚子仅能短暂增加皮肤表层血流,对深层脂肪细胞分解无实质影响,且过度拍打可能损伤皮下组织或引发炎症。若想减少腹部脂肪,需结合科学饮食与规律运动

汪园园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梗死
脑梗死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塞 大面积脑梗塞 脑腔隙性梗塞 脊髓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