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白血病
小儿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更多»

小儿白血病的冶疗通常分级治疗。首先要对病症进行分级,临床上,根据小儿白血病的危险度进行分级,可以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其次,根据不同的分级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另外对于急性的淋巴白血病患儿,可以采用腰椎穿刺的方法化疗,用来预防中枢神经白血病的发生。

小儿白血病的症状有哪些

1、持续的发热。由于白细胞缺乏,身体的抵抗力差,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而发热。身体反复出现低热,治疗后效果不明显。

2、贫血。病人出现身体乏力、下肢肿胀、面色苍白、容易疲倦,动则气喘。指甲的颜色发生了变化,没有血...

相关解析
邹亚伟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小儿白血病的早期治疗方法

儿童时期的白血病是最常见的儿童时期的恶性肿瘤,目前我们的治疗的手段,主要还是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经过这20、30年的医疗进步,我们现在的化学药物治疗以后,很多病人的治愈率都可以达到有七成八成的把握,也就说我们各个单位的治疗的治愈率可以70%到80%以上。我们建议如果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病人能尽早的使用化学药物的治疗,因为做骨髓移植是针对难治的,或者是多次复发的一些病人就考虑骨髓移植。因为化学药物治疗,目前的医疗手段各个单位都掌握不一致,所以建议到定点的化疗单位进行白血病的治疗。

观看视频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儿科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小儿白血病的治疗有什么有效药

对于小儿白血病目前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一般是通过服用抗肿瘤效果比较好的抗生素来进行治疗,除此之外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对白血病病情的康复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白血病对身体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小儿咽扁颗粒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可以一起吃吗

小儿咽扁颗粒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通常可以一起服用,但必须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决定。小儿咽扁颗粒是中成药,主要成分含金银花、桔梗等,具有清热利咽、解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引起的咽喉肿痛。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是复方西药,含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成分,主要用于缓解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流鼻涕等症状。两种药物作用机制不同,针对的症状不同,且无明确药物相互作用禁忌,理论上可联合使用以缓解感冒伴随的咽喉疼痛。但需注意,儿童用药需谨慎

陈晓玲 副主任医师
抑郁症是终身病吗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徐莉萍 主任医师
艾滋病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有效吗

艾滋病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取决于发热原因。如果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用抗生素治疗可能有效;如果发热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或机会性感染(如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用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当艾滋病患者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时,抗生素治疗通常是有效的。因为抗生素能够针对细菌进行杀菌或抑菌,从而控制感染并缓解发热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感染部位和可能的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艾滋病患者发热若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引起的,如病毒血症期,或是由机会性感染引起,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

李晖 主任医师
艾滋病核酸检测窗口期是多久

艾滋病核酸检测的窗口期通常为7-14天,即感染后7天左右部分人可检出病毒核酸,14天内绝大多数感染者能被准确检测到。相比抗体检测,核酸检测能更早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先在局部淋巴结大量复制,随后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核酸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病毒RNA来判断感染,其窗口期较短是因为病毒复制速度快,通常在感染后1周左右血液中病毒载量即可达到检测下限。但个体差异可能导致部分人病毒复制延迟,因此医学上通常以14天作为保守窗口期上限,确保检测准确性

李晖 主任医师
相关检查 更多»
儿科常规
儿科常规

儿科常规51-58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属于糖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也叫做磷酸丙酮酸激酶、丙酮酸磷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