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潜伏期一般为5~15天,起病急缓不一,症状呈多样性,多数患者有乏力、头痛、畏寒、鼻塞、恶心、食欲减退、轻度腹泻等前驱症状。发病期的典型表现包括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轻重不一,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
典型症状
1、发热
患儿一般均有发热,体温约38~40℃,无固定热型,热程大多1~2周,少数可达数月。
2、咽峡炎
绝大多数患儿可表现为咽部、扁桃体、腭垂充血、肿胀,可见出血点,伴有咽痛,部分患儿扁桃体表面可见白色渗出物或假膜形成。咽部肿胀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及吞咽困难。
3、淋巴结肿大
在病程第1周就可出现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最为常见。肘部滑车淋巴结肿大常提示有本病的可能。肿大淋巴结直径很少超过3cm,中等硬度,无明显压痛和粘连。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可引起腹痛。肿大淋巴结常在热退后数周才消退,也可数月消退。
4、肝、脾大
部分患儿会出现肝大,大多数在肋下2cm以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并伴有急性肝炎的上消化道症状,部分患儿有轻度黄疸。约半数患儿有轻度脾大,伴疼痛及压痛,偶可发生脾破裂。
5、皮疹
部分患儿会出现多形性皮疹,如丘疹、斑丘疹、荨麻疹、猩红热样斑疹、出血性皮疹等。多见于躯干。皮疹大多在4~6日出现,持续1周左右消退。消退后不脱屑,也无色素沉着。
并发症
1、重症患儿可并发神经系统疾病,如吉兰-巴雷综合征、脑膜炎或周围神经炎等。
2、在急性期可发生心包炎、心肌炎、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3、部分患儿出现咽部继发性细菌感染。
4、其他少见的并发症包括间质性肺炎、胃肠道出血、肾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及血小板减少症等。
5、脾破裂者较少见,但极严重,轻微创伤即可诱发。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大多是因为感染了EB病毒所引起的,大多具有自限性,可以做EB病毒检测明确。对EB病毒感染的治疗没有特效药物,一般是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对发病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果并发有细菌感染要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相应治疗。
儿童面部抽动症可以挂神经内科、儿科、神经外科、心理科或中医科。1、神经内科:儿童面部抽动症可能与面肌痉挛、局灶性癫痫、多发性抽动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神经内科医生能够通过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等手段,准确判断病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2、儿科:儿科医生可对儿童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排查其他可能导致面部抽动的全身性疾病,如感染、代谢性疾病等。3、神经外科:若面部抽动是由脑部肿瘤、血管畸形等结构性问题引起,神经外科医生可进行评估和手术治疗
EB病毒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人疱疹病毒,只有B淋巴细胞才有EB病毒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