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

诊断

医生可根据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并结合一系列检查结果如血常规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脑脊液检查、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溶菌酶检查、X线、B超、CT等,即可明确诊断。还会注意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粒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相鉴别。

鉴别诊断

1、再生障碍性贫血

也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与再障有相同的临床表现,但是再障患儿肝、脾、淋巴结不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无幼稚白细胞增生,通常不难鉴别。

2、传染性单核粒细胞增多症

主要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临床可见发热、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外周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增高。血象多在1个月内恢复,骨髓无白血病改变,可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进行鉴别。

3、类白血病反应

为造血系统对感染、中毒、溶血等刺激做出的异常反应,通常表现为外周血出现幼稚白细胞或白细胞数增高,但是当原发病控制后,白细胞可恢复正常。且还会出现出血等特征性表现,可与本病鉴别。

4、风湿性关节炎

患者可以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表现,与部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的首发症状类似,但是骨髓象检查无异常,且一般无肝脾淋巴结肿大,一般不难鉴别。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类型

1、形态学分型(FAB分型),根据淋巴细胞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型。

(1)L1型,以小细胞为主,平均直径6.6μm,核染色质均匀,核型规则,核仁小,胞浆少,胞浆空泡不明显。

(2)L2型,以大细胞为主,平均直径8.7μm,核染色质不均匀,核型不规则,核仁较大,一个或多个,胞浆量中等,胞浆空泡不定。

(3)L3型,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核染色质细点状,染色均匀,核型规则,仁较大,一个或多个,胞浆量中等,胞浆空泡明显。

2、免疫学分型

(1)T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ALL),约占小儿急性淋巴细

疾病相关 更多»
高血糖和糖尿病是一个病吗

高血糖和糖尿病不是同一个病,高血糖是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升高的一种状态,而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发的代谢性疾病,二者存在包含关系,但不能完全等同。高血糖只是一个症状表现,除糖尿病外,还有多种原因可导致。例如,一次性摄入大量含糖食物,或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后,人体短时间内血糖会升高,不过经过机体自身调节,血糖可恢复正常,这种情况称为生理性高血糖。此外,某些疾病如胰腺炎、库欣综合征,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也会引起血糖升高,属于继发性高血糖

徐文明 副主任医师
急性胆囊炎几天能好

急性胆囊炎的恢复时间通常在1-2周,非复杂性急性胆囊炎经及时规范治疗,1周左右症状可明显缓解;而病情复杂或出现并发症者,恢复时间可能延长至2周甚至更久。一、非复杂性急性胆囊炎:病情严重程度是影响恢复时间的关键因素。单纯性急性胆囊炎,炎症局限、未出现穿孔、坏疽等并发症,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使用抗生素,如头孢菌素联合甲硝唑抗感染治疗,多数患者可较快控制炎症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胆碱能性荨麻疹中医辨证论治

胆碱能性荨麻疹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多认为其发病与体内阴阳失衡、腠理不固、热邪内蕴或气血失调相关,临床常见以下证型及治法:1.风热犯表证:辨证要点是遇热、运动、情绪激动后皮肤出现风团,色红,伴瘙痒、灼热感,舌红苔薄黄,脉浮数。需疏风清热,解表止痒。常用方药有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蝉蜕、知母、石膏、牛蒡子等)。2.卫表不固证:辨证要点是风团反复发作,稍动即汗出,平素易感冒,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需要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王霞 副主任医师
小儿麻痹症可以治愈吗

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目前尚无法治愈,但通过科学的医疗干预和康复管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残疾程度。小儿麻痹症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主要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不可逆的肌肉瘫痪。虽然现代医学无法修复已受损的神经细胞,但系统的治疗和康复手段能最大限度保留和恢复患者的功能。在急性期,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包括控制发热、缓解疼痛,严重病例可能需要呼吸机辅助。进入恢复期后,早期康复干预至关重要,包括物理治疗防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和畸形

陈晓玲 副主任医师
相关检查 更多»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是血液中重要的细胞成分,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白细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