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医生可根据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并结合一系列检查结果如血常规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脑脊液检查、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溶菌酶检查、X线、B超、CT等,即可明确诊断。还会注意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粒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相鉴别。
鉴别诊断
1、再生障碍性贫血
也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与再障有相同的临床表现,但是再障患儿肝、脾、淋巴结不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无幼稚白细胞增生,通常不难鉴别。
2、传染性单核粒细胞增多症
主要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临床可见发热、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外周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增高。血象多在1个月内恢复,骨髓无白血病改变,可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进行鉴别。
3、类白血病反应
为造血系统对感染、中毒、溶血等刺激做出的异常反应,通常表现为外周血出现幼稚白细胞或白细胞数增高,但是当原发病控制后,白细胞可恢复正常。且还会出现出血等特征性表现,可与本病鉴别。
4、风湿性关节炎
患者可以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表现,与部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的首发症状类似,但是骨髓象检查无异常,且一般无肝脾淋巴结肿大,一般不难鉴别。
1、形态学分型(FAB分型),根据淋巴细胞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型。
(1)L1型,以小细胞为主,平均直径6.6μm,核染色质均匀,核型规则,核仁小,胞浆少,胞浆空泡不明显。
(2)L2型,以大细胞为主,平均直径8.7μm,核染色质不均匀,核型不规则,核仁较大,一个或多个,胞浆量中等,胞浆空泡不定。
(3)L3型,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核染色质细点状,染色均匀,核型规则,仁较大,一个或多个,胞浆量中等,胞浆空泡明显。
2、免疫学分型
(1)T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ALL),约占小儿急性淋巴细
嗜酸细胞17.6%一般算是较高的数值。在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范围为0.5%-5%之间,显然17.6%远超过这一正常范围上限。这一数值偏高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如湿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或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等原发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此外,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等也可能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数值偏高。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以确定具体病因
糖尿病患者可适量吃芋头,但须严格把控食用量,因芋头含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易致血糖波动,对病情控制不利。芋头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根茎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芋头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减缓食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速度,进而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同时,芋头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整体健康。不过,糖尿病患者在享用芋头时,必须注意控制食用量。芋头中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果过量食用,会导致血糖水平上升
白细胞是血液中重要的细胞成分,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白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