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症状

大多数患者起病较急,早期多表现为发热,倦怠、乏力、皮肤黏膜苍白等贫血症状,还有紫癜、瘀斑、鼻衄、齿龈出血等皮肤黏膜出血症状,以及白细胞浸润引起的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少数患儿以骨关节疼痛作为首发表现。

典型症状

1、发热

多数患儿起病时有不同程度发热,可为低热不规则发热、持续高热或弛张热,一般不伴寒战,白血病性发热多为低热且抗生素治疗无效,因感染引发的多为高热。

2、贫血

出现较早,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力、活动后气促。

3、出血

以皮肤、黏膜出血多见,表现为鼻出血、齿龈出血、发热、紫癜、瘀斑、消化道出血、血尿、偶有颅内出血,为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颅内出血时表现为头痛、呕吐抽搐和昏迷等。

4、白细胞浸润表现

(1)肝、脾、淋巴结肿大:患儿多有肝脏、脾脏轻或中度肿大,质软,有压痛。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多局限于颈部、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有时因为纵膈淋巴结肿大引起呛咳、呼吸困难、静脉回流受阻。

(2)骨和关节浸润:患儿骨或关节痛较为常见,约25%的患儿以四肢长骨、肩、膝等部位关节痛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疼痛呈游走性,局部红肿不明显,多有胸骨疼痛。

(3)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白血病细胞侵犯脑实质或脑膜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是导致急性白细胞复发的主要原因,可见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惊厥、昏迷、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表现。

(4)睾丸浸润:白血病细胞侵犯睾丸时引起睾丸白血病(TL),表现为睾丸肿大、触痛、阴囊皮肤红黑色。

(5)其他器官浸润:少数患儿有皮肤浸润,表现为丘疹、结节。心脏浸润可引起心脏扩大、传导阻滞、心包积液、心力衰竭表现为两侧腮腺无痛性增大质地较硬,无压痛或轻度压痛,肾浸润可见水肿、尿量尿色改变、肾脏明显肿大。

并发症

本病可侵犯多个器官,具体表现详见上诉典型症状。

疾病相关 更多»
燕窝果是凉性还是热性

燕窝果性质偏凉,属于凉性水果,但具体寒性程度因人而异,体质偏热者适量食用可清热降火,体质偏寒或脾胃虚弱者过量食用可能引发不适。燕窝果的凉性特质源于其性味归经属性。中医认为,燕窝果性味甘、酸,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降火、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其凉性可中和体内热邪,缓解热病口渴、烦躁等症状,适合体质偏热或夏季食用。然而,凉性食物易伤阳气,若体质偏寒(如手脚冰凉、畏寒怕冷)或脾胃虚弱(如易腹泻、腹胀)者过量食用,可能加重体内寒气,导致胃痛、胃胀、腹泻等不良反应

李红梅 主任医师
抗巨细胞病毒igg抗体偏高是什么

抗巨细胞病毒IgG抗体偏高通常表示人体曾感染过巨细胞病毒,目前多处于感染恢复期或已获得终身免疫,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巨细胞病毒感染后,人体会先后产生IgM和IgG抗体:IgM抗体在感染早期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抗体在感染中后期或恢复后产生,可长期存在甚至终身携带。因此,IgG抗体偏高说明既往感染过巨细胞病毒,而非现症感染。健康人群中多数人曾隐性感染巨细胞病毒,尤其是免疫功能正常者,这种情况通常无临床症状,也无需治疗

李晖 主任医师
小儿咽扁颗粒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可以一起吃吗

小儿咽扁颗粒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通常可以一起服用,但必须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决定。小儿咽扁颗粒是中成药,主要成分含金银花、桔梗等,具有清热利咽、解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引起的咽喉肿痛。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是复方西药,含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成分,主要用于缓解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流鼻涕等症状。两种药物作用机制不同,针对的症状不同,且无明确药物相互作用禁忌,理论上可联合使用以缓解感冒伴随的咽喉疼痛。但需注意,儿童用药需谨慎

陈晓玲 副主任医师
轴性近视如何控制治疗

轴性近视的控制治疗需结合光学矫正、行为干预、药物辅助及手术治疗,通过多维度措施延缓眼轴增长、控制近视进展。1.光学矫正:框架眼镜是最基础且常用的矫正方式,需定期验光并更换合适度数的镜片。角膜接触镜和角膜塑形镜则能更精准地贴合角膜,其中OK镜通过夜间佩戴塑形角膜,白天可暂时提高裸眼视力,同时对青少年近视进展有较好的控制效果。2.行为干预: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距离约33厘米;遵循20-20-20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休息20秒,眺望20英尺外的物体

李建良 副主任医师
相关检查 更多»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是血液中重要的细胞成分,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白细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