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

治疗原则

由于本病患者的球形红细胞破坏主要是在脾脏,因此脾切除是对于本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脾切除有可能增加儿童患者的感染风险,因此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另外,可根据患者的疾病分型、病情严重程度等,辅以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

对症治疗

1、应积极防治感染,必要时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

2、新生儿发病者,应积极防治高胆红素血症。

3、对于重度贫血或发生溶血危象者,应积极输血治疗。

4、发生再障危象时,除输红细胞外,必要时输入血小板。

药物治疗

1、叶酸

适用于重型和中间型患者,轻型无需补充。

2、细胞因子

(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可以刺激红细胞原始细胞分裂和分化,并改变血小板功能,既可以减少严重贫血患者的症状,还可以减少输血治疗的用量。

(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适用于再障危象者,可以促进骨髓恢复。

手术治疗

1、全脾切除

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措施,重型患者全脾切除后病情可得到明显减轻,轻型患者症状可完全消失。原则上只要确诊HS,就有脾切除指征。但由于全脾切除可降低机体免疫力,容易合并感染,且创伤较大加上术后并发症可能,因此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2、部分脾切除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发展,部分脾切除术对于本病的治疗越发受到学者们的关注。部分学者认为,只需保留10cm3的脾脏,便可很好的控制溶血,效果接近全脾切除,并且可以避免全脾切除后的免疫下降继发感染,以及并发胆石症等。但部分脾切除存在术后复发等缺点。

3、脾动脉栓塞术

脾动脉栓塞术可以减少红细胞在脾脏中的破坏,减轻溶血。具有保留部分免疫功能,手术安全、简单等优点,但存在术后复发、炎性反应明显、操作面积不易控制等缺点。

4、胆囊切除术

由于约50%的患者容易并发胆石症,因此对于存在胆囊结石或出现胆囊炎者,应在脾切除术的同时,完成胆囊切除。

疾病相关 更多»
再障会遗传下一代吗

再障,即再生障碍性贫血,其发病通常与遗传因素无直接关联,因此一般不会直接遗传给下一代,患者及家属可对此放心。这一疾病主要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型。先天性再障,例如范可尼贫血,确实具有遗传倾向,但在所有再障患者中,这类病例相对罕见。绝大多数再障病例属于获得性,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无直接联系。获得性再障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包括病毒感染、药物因素、化学毒物、电离辐射以及免疫异常等。这些因素会损伤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进而导致造血功能衰竭

李燕郴 副主任医师
相关检查 更多»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一般可包括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

红细胞平均体积
红细胞平均体积

细胞平均体积指的是单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属于血常规中检查中的一项,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