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

本病的发病机制是红系祖细胞不能正常发育为成熟红细胞,具体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药物损伤、严重肾功能衰竭、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使得患者缺乏某种必要的代谢物质,如对于色氨酸的处理代谢障碍,导致红细胞内源性缺陷,无法正常发育为成熟红细胞。

2、免疫系统异常

本病发病多于免疫因素有关,常常继发于胸腺瘤、淋巴系统肿瘤、白血病、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感染等免疫系统异常性疾病,可以通过T细胞、NK细胞等介导诱发本病,免疫细胞的异常和免疫因子可能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

3、药物损伤

服用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利福平、异烟肼,均可能对幼红细胞造成损伤,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

4、严重肾功能衰竭

严重肾功能衰竭时,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会减少,也会导致本病的发生。

5、营养不良

叶酸、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缺乏或严重的营养不良也可能引起造血系统的紊乱。

疾病相关 更多»
嗜酸细胞176算高吗

嗜酸细胞17.6%一般算是较高的数值。在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范围为0.5%-5%之间,显然17.6%远超过这一正常范围上限。这一数值偏高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如湿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或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等原发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此外,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等也可能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数值偏高。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以确定具体病因

李燕郴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