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目的为纠正贫血、缓解症状。可通过输注红细胞缓解日常贫血症状,并服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药物无效时可以采用血浆置换、胸腺切除、脾脏切除等方式,恢复期时适当补充铁剂和叶酸巩固疗效,极少数难治患者可以考虑干细胞移植。

对因治疗

1、为了减轻症状,患者常需输红细胞,一般1-2周输一次。

2、血浆中有IgG抗体且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通过血浆置换去除血浆中的免疫抑制物,缓解疾病症状。

3、有其他原发病时应当进行对应治疗,如抗感染、放化疗、手术切除肿瘤等方式。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首选药物为皮质激素,它可使的某些患者获得症状的缓解。如用强的松,泼尼松。治疗须持续较长时间,如泼尼松需要持续数月至半年。

2、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用于原发性、继发于胸腺瘤及抗EPO抗体导致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对皮质激素无效者可以使用。常用的有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菌素A(CsA)、抗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及静脉注射用的丙种球蛋白。

3、铁剂

恢复期可以服用铁剂如硫酸亚铁,缓解贫血症状,巩固疗效。

4、雄激素

雄激素对本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通常配合糖皮质激素使用,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手术治疗

1、胸腺切除术

当发现胸腺肿大或胸腺瘤时应当进行手术切除,根据胸腺肿大的程度、肿瘤的大小可以选择胸腔镜、全部或部分经胸骨正中切口、胸前外侧切口、胸骨扩大切口、联合胸前外侧切口或做“T”型切口。切除的目的是可以准确的诊断有无恶性变,并促进骨髓造血。如无胸腺肿大、无胸腺瘤者,切除无效。

2、脾脏切除术

药物治疗无效且需要频繁输血时,可通过脾脏切除减少输血,用于难治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但效率不高。

其他治疗

干细胞移植可用于少数难治性患者,但本病不是干细胞移植的必要指征,患者及家属可根据医生意见及个人情况选择。

疾病相关 更多»
抗巨细胞病毒igg抗体偏高是什么

抗巨细胞病毒IgG抗体偏高通常表示人体曾感染过巨细胞病毒,目前多处于感染恢复期或已获得终身免疫,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巨细胞病毒感染后,人体会先后产生IgM和IgG抗体:IgM抗体在感染早期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抗体在感染中后期或恢复后产生,可长期存在甚至终身携带。因此,IgG抗体偏高说明既往感染过巨细胞病毒,而非现症感染。健康人群中多数人曾隐性感染巨细胞病毒,尤其是免疫功能正常者,这种情况通常无临床症状,也无需治疗

李晖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