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原发病症状,及头晕、头痛、耳鸣、体乏、无力、发绀等临床表现,结合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如血常规、骨髓检查、血容量检测、X线胸片、CT、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B超或肾盂造影等,综合分析,并排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方可诊断。
诊断依据
1、有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原发疾病。
2、有符合红细胞增多症的特点,主要是红细胞容量男性≧36ml/kg,女性≧32ml/kg。无临床症状者只能认为是一过性红细胞增多症。
3、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增高。
4、除外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
鉴别诊断
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本病可见血红蛋白明显增高和血液粘稠度增高,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相似。但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没有可导致红细胞增多的原发病,可有脾肿大,白细胞和血小板增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全骨髓增生,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不高。
2、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增高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相似。但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有引起脱水致血液浓缩的病因,起病急,可于补液等处理后迅速好转,且本病骨髓象正常。
基于是否为代偿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分类
1、生理适应代偿性EPO产生增加
可见于高山病、慢性肺部疾病、右至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高氧亲和力血红蛋白病等。
2、非代偿性EPO产生增加
主要见于肿瘤和肾脏疾病,有些肿瘤、血管瘤、囊肿本身可以分泌EPO,继而导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抗巨细胞病毒IgG抗体偏高通常表示人体曾感染过巨细胞病毒,目前多处于感染恢复期或已获得终身免疫,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巨细胞病毒感染后,人体会先后产生IgM和IgG抗体:IgM抗体在感染早期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抗体在感染中后期或恢复后产生,可长期存在甚至终身携带。因此,IgG抗体偏高说明既往感染过巨细胞病毒,而非现症感染。健康人群中多数人曾隐性感染巨细胞病毒,尤其是免疫功能正常者,这种情况通常无临床症状,也无需治疗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或HGB)是指单位体积每升,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