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

治疗原则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尚无特效的药物和疗法,最重要的治疗是治疗原发病,可根据不同原发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去除能够引起或加重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因素。

对因治疗

1、去除能够引起或加重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因素。

(1)脱离环境。患者可离开高原居住环境,以减少低氧所致的动脉低氧血症及红细胞增多。

(2)停止使用致病药物。如生长激素、睾丸酮或类似药物。

2、治疗原发病。如吸氧、减轻体重、切除肿瘤、治疗肾脏病等。

一般治疗

1、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以控制体重。

2、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药物治疗

降低血液黏稠度

1、右旋糖酐静注。

2、用丹参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中医治疗

中医药对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主要干预手段是药物治疗,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宜的药物进行治疗,并配合饮食调节、生活管理等方法综合调治。

1、治法

畅通气血,活血化瘀,通畅心脉,降低血液粘滞性,抗血栓和血小板集聚,改善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

2、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其他治疗

放血疗法:非缺氧性原因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当血红蛋白高于200g/L时,可考虑静脉放血治疗,以迅速缓解症状并降低红细胞容量。而缺氧性原因者,红细胞增多是代偿机制,一般不宜静脉放血。

1、治疗方法

可隔日一次或每周两次,每次300-500ml,老年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放血应慎重,且每次放血不应超过200-300ml,直至红细胞压积正常。

2、最佳治疗范围

病情稳定的年轻患者适合进行放血治疗。

3、注意事项

(1)反复放血疗法可导致缺铁,需适当补充。

(2)放血疗法可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反跳性升高,增加血栓形成及出血危险,为防止血栓形成,放血后可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疾病相关 更多»
感觉自己有点是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临床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它不仅会对患者的情绪、思维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关系。抑郁症并非一种偶尔感到沮丧或情绪低落的状态,而是一种持续的、严重的情绪障碍。抑郁症的症状包括持续的沮丧、情绪波动、失眠或过度睡眠、食欲改变、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自卑感、对生活失去兴趣等。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抑郁症的症状可能会持续数周或数月,甚至数年,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和痛苦。抑郁症的病因多种多样,可能与遗传、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有关

刘赟 副主任医师
得了抑郁症有什么样的表现呀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其表现因人而异,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1.情绪低落:持续的悲伤、绝望、焦虑或空虚感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患者可能会感到情绪沉重,难以摆脱负面情绪。2.兴趣丧失:对以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或乐趣,包括爱好、社交活动、工作等。患者可能会感到生活变得无趣和无意义。3.疲劳和无力:感到极度疲劳、无力或缺乏精力,即使进行日常活动也会感到困难。患者可能会经常感到困倦或睡眠过多。4.自我评价过低:对自己的能力、价值和外貌产生负面评价,感到自己无用、无望或无助

刘赟 副主任医师
感觉自己患上抑郁症该怎么办

如果感觉自己患上了抑郁症,以下是一些建议:1.寻求专业帮助:咨询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或专业的心理健康机构。他们可以进行评估、诊断,并提供适当的治疗建议。2.与他人分享:与亲朋好友、家人或信任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他们可以提供支持、理解和鼓励。3.关注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这些有助于改善情绪和心理状态。4.学习应对技巧:了解和学习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5.避免自我孤立:尽量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保持联系,避免过度独处

刘赟 副主任医师
更年期轻度抑郁症怎么办

更年期轻度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来帮助应对:1.寻求专业帮助:咨询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或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他们可以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可能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或两者结合。2.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很重要。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3.心理调节技巧:学习和运用一些心理调节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和积极思考。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刘赟 副主任医师
相关检查 更多»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或HGB)是指单位体积每升,血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