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

治疗原则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尚无特效的药物和疗法,最重要的治疗是治疗原发病,可根据不同原发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去除能够引起或加重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因素。

对因治疗

1、去除能够引起或加重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因素。

(1)脱离环境。患者可离开高原居住环境,以减少低氧所致的动脉低氧血症及红细胞增多。

(2)停止使用致病药物。如生长激素、睾丸酮或类似药物。

2、治疗原发病。如吸氧、减轻体重、切除肿瘤、治疗肾脏病等。

一般治疗

1、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以控制体重。

2、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药物治疗

降低血液黏稠度

1、右旋糖酐静注。

2、用丹参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中医治疗

中医药对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主要干预手段是药物治疗,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宜的药物进行治疗,并配合饮食调节、生活管理等方法综合调治。

1、治法

畅通气血,活血化瘀,通畅心脉,降低血液粘滞性,抗血栓和血小板集聚,改善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

2、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其他治疗

放血疗法:非缺氧性原因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当血红蛋白高于200g/L时,可考虑静脉放血治疗,以迅速缓解症状并降低红细胞容量。而缺氧性原因者,红细胞增多是代偿机制,一般不宜静脉放血。

1、治疗方法

可隔日一次或每周两次,每次300-500ml,老年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放血应慎重,且每次放血不应超过200-300ml,直至红细胞压积正常。

2、最佳治疗范围

病情稳定的年轻患者适合进行放血治疗。

3、注意事项

(1)反复放血疗法可导致缺铁,需适当补充。

(2)放血疗法可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反跳性升高,增加血栓形成及出血危险,为防止血栓形成,放血后可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疾病相关 更多»
抗巨细胞病毒igg抗体偏高是什么

抗巨细胞病毒IgG抗体偏高通常表示人体曾感染过巨细胞病毒,目前多处于感染恢复期或已获得终身免疫,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巨细胞病毒感染后,人体会先后产生IgM和IgG抗体:IgM抗体在感染早期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抗体在感染中后期或恢复后产生,可长期存在甚至终身携带。因此,IgG抗体偏高说明既往感染过巨细胞病毒,而非现症感染。健康人群中多数人曾隐性感染巨细胞病毒,尤其是免疫功能正常者,这种情况通常无临床症状,也无需治疗

李晖 主任医师
抑郁症是终身病吗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徐莉萍 主任医师
毛周角化症可以自愈吗

毛周角化症通常无法自愈,但症状可能随年龄增长或护理改善而减轻。毛周角化症是一种慢性毛囊角化性皮肤病,以毛囊口角化过度、形成针尖至粟粒大小的丘疹为特征,常见于上臂外侧、大腿前侧等部位,冬季症状加重,夏季缓解。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约50%-70%的患者存在家族史,基因突变导致皮肤细胞代谢异常,这种遗传倾向难以通过自身调节逆转。维生素A缺乏、内分泌紊乱、皮肤干燥及代谢障碍等因素可能加重病情。例如,维生素A缺乏会直接导致毛囊上皮角化异常,而干燥环境或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屏障,进一步刺激角质增生

胡云峰 副主任医师
入睡困难是抑郁症吗

入睡困难不一定是抑郁症,它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之一,但也可能由焦虑症、睡眠障碍、生理疾病、环境因素或生活习惯等多种原因引起。抑郁症患者常伴随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等症状,入睡困难或早醒是常见表现,但并非所有入睡困难都指向抑郁症。焦虑症患者因过度担忧、紧张,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也易出现入睡困难。此外,不宁腿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睡眠障碍,以及疼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生理疾病,也可能干扰睡眠。环境嘈杂、光线过强、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外部因素,同样会导致入睡困难

王艺东 主任医师
相关检查 更多»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或HGB)是指单位体积每升,血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