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的诊断

诊断

需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受累组织免疫组化染色见到CDla和(或)朗格素阳性的组织细胞是诊断LCH的“金标准”。

鉴别诊断

1、脂质性肉芽肿病(EDC)是一种罕见的多系统组织细胞疾病,最常见于成人,可能与LCH相混淆。组织细胞浸润导致多器官系统出现黄色肉芽肿性浸润,可累及的器官系统例如皮肤、肺、骨、脑、面部、眼眶和眶后组织、垂体、腹膜后腔以及心血管系统。这些细胞可能非常类似于JXG中的细胞,因为这两种疾病极有可能来源于相同谱系的皮肤/间质树突细胞。长骨疼痛和对称性骨硬化病变提示该诊断,组织活检显示非LC特征的组织细胞(例如CD1a和S-100蛋白阴性)即可证实诊断。

2、幼年黄色肉芽肿(JXG)是皮肤树突细胞表型组织细胞的良性增生性疾病。JXG属于非LC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宽泛类别,通常发生在儿童期早期。JXG发生于2岁前,表现为孤立性淡红色或微黄色皮肤丘疹或结节,最常见于头、颈和上躯干。组织学特征为存在泡沫样细胞或Touton巨细胞。常为良性病程,在数年内自行消退。少见情况下,皮肤病变呈多发性。皮肤外或全身性病变形式(脑、肺、肾脏、脾脏、肝脏、骨髓和眶后肿瘤)极其罕见,可引起相当严重的病况。

3、多发性骨髓瘤LCH中的溶骨性病变可与多发性骨髓瘤相混淆。通过活检所示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的结果,以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存在单克隆蛋白,很容易区分两者。

4、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HLH及相关的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是全身性疾病,表现为非肿瘤性组织细胞的组织浸润。与LCH不同的是,这些疾病可能表现为骨髓中明显的噬血细胞活性,特征为发热、脾肿大,以及一系列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或基础遗传学缺陷。

5、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RDD)RDD是一种巨噬细胞相关疾病,最常表现为累及淋巴结和其他器官的全身性病变,也可在少数情况下局限于皮肤。虽然RDD和HLH中的病态细胞均为巨噬细胞(CD14+、CD1a-、S100+/-、CD68+),但RDD在组织学上不同于其他组织细胞疾病,因为其巨噬细胞胞质内存在外观正常的淋巴细胞(伸入运动),这与HLH的噬血现象不同。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的类型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按照传统的分类可分为三类。

1、嗜酸性肉芽肿主要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及青少年,一般在5~10岁为发病的高峰,LCH患儿中大约60~80%除了有其他系统的损害外,还伴有骨骼的损害。

2、韩-薛-柯病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疾病,通常表现为突眼、骨损害和尿崩症。多发生于2~5岁的儿童。

3、勒-雪病比较少见,占该病不到10%,往往比较严重。通常情况下,患者年龄小于2岁且有鳞状的脂溢性湿疹。

疾病相关 更多»
抗巨细胞病毒igg抗体偏高是什么

抗巨细胞病毒IgG抗体偏高通常表示人体曾感染过巨细胞病毒,目前多处于感染恢复期或已获得终身免疫,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巨细胞病毒感染后,人体会先后产生IgM和IgG抗体:IgM抗体在感染早期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抗体在感染中后期或恢复后产生,可长期存在甚至终身携带。因此,IgG抗体偏高说明既往感染过巨细胞病毒,而非现症感染。健康人群中多数人曾隐性感染巨细胞病毒,尤其是免疫功能正常者,这种情况通常无临床症状,也无需治疗

李晖 主任医师
抑郁症是终身病吗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徐莉萍 主任医师
毛周角化症可以自愈吗

毛周角化症通常无法自愈,但症状可能随年龄增长或护理改善而减轻。毛周角化症是一种慢性毛囊角化性皮肤病,以毛囊口角化过度、形成针尖至粟粒大小的丘疹为特征,常见于上臂外侧、大腿前侧等部位,冬季症状加重,夏季缓解。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约50%-70%的患者存在家族史,基因突变导致皮肤细胞代谢异常,这种遗传倾向难以通过自身调节逆转。维生素A缺乏、内分泌紊乱、皮肤干燥及代谢障碍等因素可能加重病情。例如,维生素A缺乏会直接导致毛囊上皮角化异常,而干燥环境或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屏障,进一步刺激角质增生

胡云峰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