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的诊断

诊断

医生首先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确认是否为贫血,然后进一步检查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进行确诊并判断失血性贫血的原因,同时排除急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其他类型的贫血。

鉴别诊断

多数患者出血可见,且可通过肉眼估计出血量。当发生内出血时,须与急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恶性血液病相鉴别。

1、急性溶血性贫血

该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随后出现高热、面色苍白和血红蛋白尿、黄疸。严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睛、皮肤是否发黄,实验室检查中血游离胆红素、尿胆原是否升高,及外周血涂片红细胞是否破碎、畸形可鉴别二者。

2、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该病起病急,呈进行性加重,患者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和气短等症状明显,并且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多数患者有发热,体温在39℃以上。根据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网织红细胞、血小板是否均下降,骨髓检查三系造血细胞是否减少可鉴别二者。

失血性贫血的类型

1、基于失血速度分类

(1)急性失血性贫血:指因外伤或疾病造成血管破裂或凝血、止血障碍等原因导致大量血液在短时间内丢失,从而引起的贫血。

(2)慢性失血性贫血:指因各种疾病导致反复、持续、少量出血而引起的贫血。

2、基于失血量分类

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贫血。

3、基于失血的病因分类

(1)出凝血性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严重肝炎等。

(2)非出凝血性疾病:外伤、消化性溃疡、肝病、痔疮、结核、支气管扩张、肿瘤、泌尿生殖系统病等。

相关解析
李方方 主治医师

血液内科 开封市中心医院

慢性失血性贫血血常规表现

慢性失血性贫血也就是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血常规会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也就是会出现血红蛋白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降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缺铁性贫血的血常规,通常只表现为贫血,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大多是正常的。也有少部分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会出现白细胞的轻度降低,但是血小板是正常的。

观看语音
疾病相关 更多»
溶血性黄疸的病因

溶血性黄疸是一种由于红细胞溶解释放出大量胆红素而引起的黄疸。它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性疾病、感染、药物反应和自身免疫等因素。遗传性疾病是溶血性黄疸的常见病因之一,如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性贫血等。这些疾病会导致红细胞的形态异常或功能异常,使其更容易受到破坏而释放出大量的胆红素。感染也是引起溶血性黄疸的常见原因,例如疟疾、败血症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这些感染会导致机体产生抗体攻击红细胞,导致其溶解释放出大量胆红素。一些药物也可能引起溶血性黄疸,如奎尼丁、吗啡和氯噻嗪等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