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C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因为珠蛋白基因出现异常突变,导致β-珠蛋白链上某种氨基酸被其它氨基酸取代,造成血红蛋白的性质、功能发生变化而导致的疾病。这种疾病患者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少部分会出现短暂腹痛、关节痛,有些也会因为溶血性贫血出现头晕、耳鸣等症状。
血红蛋白C病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发生突变,使珠蛋白β链第6位谷氨酸被赖氨酸替代,使血红蛋白结构和性质发生了改变,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危险因素主要为遗传因素与可能导致基因突变的因素。感染可能是其诱发...
查看更多»血红蛋白C病患者在杂合子状态下一般无明显症状,纯合子状态可有轻、中度溶血性贫血,伴有脾肿大、一过性腹痛等。典型症状1、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表现。2、因红细胞轻度的破坏,从而造成溶血性贫血,表现为皮肤黏膜...
查看更多»治疗原则血红蛋白C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可对症支持治疗以减轻溶血、贫血症状,并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对症治疗溶血发作时应供氧及补液。药物治疗1、抗生素血红蛋白C病患者需积极预防并治疗感染,以防止由于骨髓再...
查看更多»电话:02885551331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
电话:01065296114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东院);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西院)
地址:总院:苏州市平海路899号;十梓街院区:苏州市十梓街188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庆春路79号
电话:0531-114(查号)
地址:济南市文化西路107号
地址:河医院区:郑州市建设东路1号;郑东院区: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中环路与龙翔七街交叉口郑州大学一附院东区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艾滋病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取决于发热原因。如果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用抗生素治疗可能有效;如果发热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或机会性感染(如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用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当艾滋病患者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时,抗生素治疗通常是有效的。因为抗生素能够针对细菌进行杀菌或抑菌,从而控制感染并缓解发热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感染部位和可能的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艾滋病患者发热若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引起的,如病毒血症期,或是由机会性感染引起,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