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促凝活性异常

什么是血小板促凝活性异常?

  • 发病部位:血液
  • 常见病因:
  • 挂号科室:血液病科
  • 检查项目:
  • 典型症状:出血、月经过多
  • 注意事项:
什么是血小板促凝活性异常?

血小板促凝活性异常又被叫做血小板第Ⅲ因子缺陷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导致其病因目前还不明确,其发病患者极为罕见,少部分会继发于其他疾病。其患者的症状表现不明显,只有在出现其他伤害时,才有所表现,比如拔牙后出血严重、月经相对同龄人增多、产后大出血、自发盆腔血肿等。

血小板促凝活性异常吃什么药好? 更多»

血小板促凝活性异常,可以选择服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含有活化的凝血因子,一些活化的凝血因子不依赖于PF3。因此,凝血酶原复合物输注对某些患者是有效的。其次,应考虑可能会形成血栓,输注血小板可有效改善出血症状。平时应该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一些维生素、蛋白质高的食物。

相关医生 更多»
刘晓力

刘晓力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血液科

擅长: 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分层诊断,以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评估预后及指导个体化...

相关医院 更多»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电话:020-61641114;02...

地址: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电话:043185612222

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71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电话:0108832666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1号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电话:01065296114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东院);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西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电话:总机:0571-8723611...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庆春路79号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电话: 医院总机:0371-6691...

地址:河医院区:郑州市建设东路1号;郑东院区: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中环路与龙翔七街交叉口郑州大学一附院东区

疾病相关 更多»
促甲状腺激素10严重吗

促甲状腺激素10mIU/L已超出正常范围,通常比较严重,需结合甲状腺功能全面评估病情。促甲状腺激素正常范围因检测方法、人群及医疗机构略有差异,一般成人正常值为0.3-5.0mIU/L,孕早期0.3-4.5mIU/L,孕晚期0.5-5.3mIU/L。当促甲状腺激素达10mIU/L时,提示甲状腺功能可能存在异常,常见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此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通过反馈机制刺激垂体分泌更多促甲状腺激素,患者可能出现畏寒、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邓春颖 主任医师
孕妇吃活性叶酸好还是普通叶酸好

孕妇选择活性叶酸还是普通叶酸需根据个体情况决定,无法一概而论。存在叶酸代谢障碍(如MTHFR基因突变)或消化吸收功能较弱的孕妇,活性叶酸更优;普通孕妇选择普通叶酸即可满足需求。活性叶酸即5-甲基四氢叶酸,是叶酸的活性形式,无需经过肝脏代谢即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尤其适合存在叶酸代谢障碍的孕妇。这类人群因基因缺陷导致普通叶酸转化效率低,补充活性叶酸可更高效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并降低因叶酸缺乏引发的流产、早产风险

高羽 主任医师
促甲状腺激素是什么意思

促甲状腺激素是由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在调节甲状腺功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促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功能是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包括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这些激素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功能等多个方面都有重要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当下丘脑感受到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时,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刺激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再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邓春颖 主任医师
促甲状腺激素偏高是甲亢还是甲减

促甲状腺激素偏高通常是甲减的表现,而非甲亢。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主要作用是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对垂体的负反馈抑制作用减弱,垂体就会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试图刺激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此时TSH会偏高。而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对垂体产生负反馈抑制,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TSH会偏低

邓春颖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