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手术摘除是治疗眼外肌猪囊尾蚴病的唯一方法,但若处于急性炎症期,首先应抗炎治疗,待炎症消退后方可手术。常用的手术方法有手术摘除和介入性手术治疗。急性期治疗
皮质类固醇:常用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用于控制急性期炎症。
药物治疗
详见急性期治疗。
手术治疗
1、手术摘除
(1)若囊虫炎性肿块较小与眼肌粘连不显,可仔细分离,完整摘出囊虫和囊壁。
(2)若囊虫炎性肿块较大,与相邻眼外肌或眶内组织粘连融合,在摘除囊虫及肿块的同时无法保留部分眼外肌束,可将粘连融合的眼外肌及其肿块一并切除,但分离与巩膜粘连时应细心,不要穿破眼球。
2、介入性
手术治疗
在超声波引导下介入性手术是近年开展的新的治疗方法。方法是超声显示囊液及头节,然后用穿刺针进入穿吸,将头节和囊液吸出,盐水冲洗。本法适用于所有眶内囊虫,损伤小,且行之有效。
没有卵黄囊不一定就是空囊,需结合孕周、孕囊大小及后续检查综合判断。若月经周期规律且孕6周后仍未观察到卵黄囊,或孕囊平均直径超过阈值(经腹部超声≥2.5cm、经阴道超声≥2cm)仍无卵黄囊及胚胎结构,则可能提示胚胎停育,发展为空囊;若因月经周期不规律、排卵延迟导致孕囊实际孕周偏小,或超声检查时间过早,可能仅因发育未达阶段而未显示卵黄囊,需通过复查动态观察。卵黄囊是胚胎发育早期的关键结构,通常在孕5-6周通过超声可见,其存在可确认宫内妊娠并提示胚胎开始发育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