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的治疗

治疗原则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的治疗目的应该是在预防复发的同时保留组织结构和功能。由于本病罕见,缺乏治疗相关的大样本分析,因此,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治疗意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等。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一旦停药,病灶可迅速增大,因此,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以长期、小剂量维持治疗为主,手术后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效果更好。常用药物为泼尼松龙。

2、抗IgE药物

近年来,有应用奥马佐单抗治疗本病的报道,可使肿物明显缩小,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降低,但具体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

3、环孢素

可抑制肿物的生长,但一旦停药,病灶也容易复发。目前,环孢素多用于糖皮质激素减量过程中出现复发的治疗。

4、其他药物

包括维A酸、己酮可可碱、甲磺司特等,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

手术治疗

本病具有浸润性生长、界限不清、病灶常多发、局部淋巴结病变等特点,手术很难完整切除,术后的复发率较高,故手术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目前,手术切除主要用于一些单发、局限性病变,或者是诊断不清需要明确病理的患者。

放化疗

1、化学治疗

简称化疗,是通过化学药物(细胞毒性药物)杀死或阻止病变细胞生长的一种治疗方式。目前,对于激素耐药者,可采取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或单药CTX(环磷酰胺)或联合激素治疗。

2、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是通过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由于病变组织对放疗敏感,因此,对于病变范围广、多发且边界不清者,放疗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另外,也可在术前进行放疗,以使肿块缩小,利于手术;术后加用小剂量放疗还可减少复发。

疾病相关 更多»
嗜酸细胞176算高吗

嗜酸细胞17.6%一般算是较高的数值。在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范围为0.5%-5%之间,显然17.6%远超过这一正常范围上限。这一数值偏高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如湿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或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等原发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此外,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等也可能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数值偏高。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以确定具体病因

李燕郴 副主任医师
宫颈液基细胞检查是什么检查

宫颈液基细胞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宫颈疾病筛查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宫颈表面的脱落细胞,有效评估宫颈是否存在炎症、病变等问题,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得力助手。检查过程简单且非侵入性。医生会使用特制的小刷子或宫颈细胞采集器,轻柔地刷取宫颈表面的脱落细胞,随后将这些细胞置于特定的保存液中固定。最后,通过显微镜细致观察这些细胞的形态、结构等特征。借此,医生能够准确判断宫颈脱落细胞是否正常,或是否存在炎性细胞、瘤变细胞乃至癌细胞等异常细胞

江燕萍 主任医师
非典型鳞状细胞是炎症吗

非典型鳞状细胞不一定是炎症。非典型鳞状细胞是宫颈细胞学检查中常见的一种结果。这种细胞指的是在检查过程中观察到的鳞状上皮细胞具有一些异常的形态学特征,但这些变化尚未达到典型的恶性细胞变化标准。非典型鳞状细胞的出现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炎症反应是一个可能的原因,如宫颈炎、阴道炎等妇科疾病。当宫颈或阴道受到炎症的刺激时,上皮细胞可能会出现异常增生和形态学改变,从而在细胞学检查中表现为非典型鳞状细胞。此时,患者可能会伴随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阴道出血、腹痛等宫颈炎症相关症状

江燕萍 主任医师
增生到癌变一般几年

增生到癌变的时间并非固定,短则数月,长则可达十几年甚至更久,这主要取决于组织类型、个体差异及外界因素的综合作用。了解这一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癌症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增生作为细胞异常增殖的表现,其到癌变的转变受多种因素制约。不同组织的增生到癌变时间差异显著,如食管上皮重度增生者癌变风险较高且时间可能较短,而乳腺增生的癌变过程则相对较长。同时,个体差异如遗传背景、免疫状态及生活习惯等,也会深刻影响这一过程。有癌症家族史或长期暴露于致癌物质的人群,其增生到癌变的风险和时间都可能增加

尤长宣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