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垂体腺瘤
脑垂体腺瘤的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如头痛、视力减退、视野改)及相关辅助检查(如激素水平的测定、CT、MRI等)结果,可明确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颅咽管瘤、脑膜瘤等疾病。

鉴别诊断

1、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常与脑垂体腺瘤相混,多发生在鞍内,常向第三脑室内、鞍后或鞍旁发展。典型颅咽管瘤不难鉴别,多发生在儿童或青春前期表现为垂体内分泌功能低下,发育停滞,50%呈侏儒型或矮小症。约1/3病人患有尿崩症。蝶鞍可正常或扩大,有时后床突破坏,附近骨质侵蚀,70%的病人鞍上或(和)鞍内呈现钙化斑块,肿瘤多呈囊性,有时囊壁钙化呈特有的蛋壳形。在成人,颅咽管瘤多为实质性,可有视力视野障碍,内分泌功能减退等,难与脑垂体腺瘤鉴别,有时取下瘤组织作病理检查,才能确定诊断。

2、脑膜瘤

颅底脑膜瘤有时发生在鞍结节、鞍旁、海绵窦、蝶骨嵴或视交叉鞍膈处,多见于成年。可有双眼或单眼颞侧偏盲,视神经乳头原发性萎缩,肿瘤多呈不规则形状,也可有其他颅神经的损害,蝶鞍一般正常,但鞍结节部位可出现骨质增生。内分泌症状多不明显,垂体内分泌激素测定正常如病程较久常致一眼或双眼失明,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相鉴别。

3、异位松果体瘤

异位松果体瘤可长在鞍上、垂体柄或下丘脑处,多发生于儿童及青春期,表现为垂体前叶及后叶功能障碍,特别是后叶症状比较突出,尿崩症常为首发及长期的唯一症状。青春期前病人可致发育停滞,多出现颞侧偏盲及视神经原发性萎缩。蝶鞍多正常。垂体内分泌激素测定正常或低下,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相鉴别。

4、垂体脓肿

一般为全身性疾病的垂体部位的表现,少见。多发生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激素后病人,有蝶窦炎的病人易出现。可在50%的病人中找到感染源。90%病人表现为头痛,70%有蝶鞍区占位症状及内分泌低下症状。33.3%表现为脑膜炎。术后死亡率为40%。放射诊断上可见蝶鞍扩大或破坏,与肿瘤鉴别困难。使用大量抗生素如效果不好,可考虑经蝶手术引流。

5、交通性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可致脑室普遍扩张,第三脑室前部扩张,伸至蝶鞍内引起蝶鞍扩大,视力视野可有障碍,少数病人也有内分泌症状。如闭经、肥胖等,CT扫描可帮助鉴别诊断。

脑垂体腺瘤的类型

脑垂体腺瘤按分泌功能可分为分泌型和非分泌型。分泌性腺瘤约占脑垂体腺瘤的65%~80%,常见于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的腺瘤。无分泌性腺瘤占脑垂体腺瘤的20%~30%,肿瘤细胞无分泌激素功能或虽有分泌功能但目前技术尚不能检测。

疾病相关 更多»
管状腺瘤摘除了没事了吗

管状腺瘤摘除后仍需重视后续管理,虽然多数情况下摘除手术可治愈,但仍有复发风险及极少数恶变可能,需结合腺瘤性质、大小及术后随访判断是否“完全没事”。管状腺瘤是肠道息肉的常见类型,属于良性肿瘤,但具有一定恶变潜能。手术摘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内镜下切除创伤小、疗效确切,多数患者术后症状消失,短期内可恢复正常生活。然而,摘除并不代表风险完全解除:1、复发可能性:肠道息肉形成与遗传、饮食、肠道微生态等因素相关,即使摘除现有腺瘤,其他部位仍可能新发息肉

龚瑾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心血管病
高血压 低血压 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脑出血 血压波动大
梗死
脑梗死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塞 大面积脑梗塞 脑腔隙性梗塞 脊髓梗死
头痛
神经性头痛 血管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 间歇性头痛 慢性头痛 前额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