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综合征
A-V综合征的病因

关于引起本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尚无一致看法。有学者认为是水平肌功能异常所致,也有学者认为是垂直旋转肌(上、下直肌或上、下斜肌)功能异常所致或同时两者兼而有之,这些主要是根据不同手术结果得出的。总之,引起A-V综合征的因素很多,不能以单一因素解释所有病例。

1、水平肌异常

Urist等在其早期文献中认为本征是由于内直肌或外直肌功能异常所致。向上注视时外直肌功能过强或下注视时内直肌功能过强,均可引起V现象;向下注视时外直肌功能过强或向上注视时内直肌功能过强均可引起A现象。

2、垂直肌异常

Brown等认为A-V综合征为上、下直肌功能异常所致。上、下直肌为内转肌,如双上直肌功能不足,则向上注视时内转作用减弱,产生V现象;双下直肌功能不足则向下注视时内转作用减弱产生A现象。

3、斜肌异常

现今大多数学者认为斜肌功能异常是产生A-V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手术结果和临床表现都支持斜肌亢进学说,因为A-V综合征经常伴有斜肌功能亢进或不足。斜肌为外转肌,在向上或向下注视时,上、下斜肌的亢进能减少内斜视或增加外斜视。下斜肌功能亢进则使向上注视时外转加大,因而星V现象,上斜肌功能不足时则使向下注视时外转不足,也形成V现象;上斜肌功能亢进时可使向下注视时外转加大,因而呈A现象。减弱亢进的上斜肌或下斜肌可以减轻或消除A-V综合征,这一点支持斜肌亢进学说。

4、肌肉附着点异常

(1)水平肌附着点异常:有些A-V综合征患者存在水平肌肉附着点异常。如V征患者内直肌附着点较正常位置偏高,而外直肌附着点较正常位置偏低,造成眼球上转时外直肌外转作用增强,下转时减弱,从而产生V征。A征时内、外直肌附着点产生相反位置的移位。上述现象在睑裂异常的患者更易出现。

(2)垂直肌附着点异常:上、下直肌和斜肌附着点异常可以引起A-V综合征。如上斜肌附着点靠前可以产生V现象,靠后可以产生A现象,同样上、下直肌附着点靠近鼻侧和颞侧也均会产生A-V现象。

5、颅面异常

先天愚型具有蒙古脸型的面部特征,颧骨大,睑裂向上倾斜(反八字),下睑缘平直,可造成A型内斜及V型外斜,而反蒙古脸型面容(高加索面容)可造成A型外斜及V型内斜。此外,小头畸形患者滑车后移,与视轴夹角变小,产生斜肌的去矢状化,在向下注视时,下转作用减弱,外转减弱,产生V征,而脑水肿患者滑车前移,在向下注视时,下转作用增强,外转增强,产生A征。

疾病相关 更多»
梨状肌综合征是单侧还是双侧

梨状肌综合征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具体取决于病因和个体情况,多数患者以单侧发病为主,但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双侧同时受累。梨状肌综合征主要由梨状肌充血、水肿、痉挛或肥厚等病变,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由于梨状肌位于臀部两侧,单侧梨状肌因外伤(如跌倒时臀部着地)、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跷二郎腿)或过度使用(如跑步、跳跃)导致损伤时,通常仅引发单侧症状(如臀部疼痛、下肢放射痛)

许树才 主任医师
肘管综合征可以自愈吗

肘管综合征一般无法自愈,多因尺神经在肘管内受压或损伤引起,需通过干预解除压迫才能缓解症状,否则可能导致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肘管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包括肘部骨折畸形愈合、肘关节慢性劳损、肘管内囊肿或肿瘤等,这些因素会使肘管内压力增高,压迫尺神经,导致手部麻木、刺痛、肌肉无力甚至萎缩。若不治疗,神经受压时间过长会出现脱髓鞘改变甚至轴索变性,造成不可逆损伤。早期轻度压迫者可通过避免肘部过度屈曲、佩戴护肘、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缓解,但中重度患者需手术松解肘管、前移尺神经,才能彻底解除压迫

许树才 主任医师
干燥综合征会影响寿命吗

干燥综合征如果病情较轻,一般对寿命影响较小,但如果病情较严重,会影响患者寿命。1.病情较轻:出现口干、眼干等局部症状,通过人工泪液、改善口腔卫生及免疫调节治疗,可维持正常生活。2.病情较严重:如累及肺、肾、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引发肺间质纤维化、肾功能不全、神经病变等严重并发症,且未及时有效控制时,会显著增加死亡风险,影响患者寿命。总的来说,干燥综合征是否影响寿命取决于病情轻重与治疗情况。轻度患者经规范治疗,寿命基本不受影响;重症且治疗不当者,因重要脏器并发症,寿命会被缩短

于清宏 主任医师
夹腿综合征影响生育吗

夹腿综合征一般不会影响生育。夹腿综合征的本质是一种通过夹腿或摩擦会阴部引起兴奋的不良行为习惯,多见于儿童,主要由局部刺激或心理因素导致,是心理行为方面问题,不涉及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不会损伤卵巢、子宫、输卵管等生殖器官。而生育能力取决于这些器官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夹腿综合征不会干扰卵巢排卵、导致输卵管堵塞或子宫异常,所以通常不影响生育能力。对于儿童出现夹腿综合征,家长不必过于惊慌和责骂孩子,这可能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徐莉萍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