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症状
带状角膜病变常为单眼,亦可双眼发病。病变发展缓慢,可长达10年以上。初期的角膜混浊轻微,肉眼不易发现。随病情进展,可出现畏光、流泪、眼部异物感等多种临床表现。病情发展
早期无症状。病变起始于睑裂区角膜边缘部,在前弹力层出现细点状灰白色钙质沉着。病变外侧与角膜缘之间有透明的角膜分隔,内侧呈火焰状逐渐向中央发展,汇合成一条带状混浊横过角膜的睑裂区,当混浊带越过瞳孔时,视力下降。沉着的钙盐最终变成白色斑片状,常高出于上皮表面,可引起角膜上皮缺损,出现刺激症状和异物感。有时伴有新生血管。
并发症
患者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时可能发生角膜沉着物(KP)、虹膜萎缩及眼压升高等并发症。
带状疱疹自愈时间通常为2至4周,但具体时间受患者年龄与免疫状态、病情严重程度、特殊部位与并发症等因素影响。1、年龄与免疫状态:年轻人及免疫力较强者恢复较快,可能在2周内自愈;而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病程可能延长至3-4周甚至更久。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的患者通常恢复较快,而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如患有慢性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病程可能更长。2、病情严重程度:轻度带状疱疹患者症状较轻,恢复时间可能较短;而重度带状疱疹患者水疱密集、疼痛剧烈,可能伴有高热等全身症状,自愈难度较大,需积极治疗
带状疱疹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出疹后72小时内,此时抗病毒药物效果好。早期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将皮疹持续时间缩短3-5天。通过降低病毒载量,减少神经损伤,使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从20%降至10%。另外,在72小时内联合糖皮质激素,比如泼尼松能更有效控制炎症。若错过黄金窗口期,在出疹7天内用药仍有一定效果,但超过1周后抗病毒治疗收益显著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皮疹结痂后仍需关注神经痛,50岁以上患者建议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预防效力>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