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继发性角膜带状变性常发生于眼部原发病变的晚期,患者常无不适,故一般已无治疗意义。对于有治疗价值者,仍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对继发有全身病者,还必须治疗原发病。对于视力受影响的患者,目前可以用手术方式帮助患者恢复视力。对于尚有视觉能力的晚期患者,可考虑行角膜表层切除或板层角膜移植术。
药物治疗
早期病例局部使用可食用FDTA-2Na滴眼液,目的在于通过鳌合作用去除钙质,达到改善患者视力的目的。配戴浸泡有依地酸二钠溶液的接触镜和胶原帽也有较好疗效。
手术治疗
对于带状角膜病变患者,可在表面麻醉下,刮去变性角膜上皮及前弹力层,用羊膜覆盖角膜创面,此法不仅修复快,且不留瘢痕。复发病例可重复上述治疗。用准分子激光(PTK)切削病变区可取得满意效果。混浊严重者可施行板层角膜移植术:
1、去除角膜病灶
医生可使用眼科器械刮除角膜病灶。严重的带状角膜病变,在刮除病变的角膜上皮后,需要用2.5%的FDTA-2Na溶液浸润角膜以去除组织内的钙质。如果角膜病变切除的面积较大,术中医生会考虑联合羊膜移植以促进角膜创面的愈合。
2、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
使用准分子激光去除角膜病灶,适用于较浅、范围较小的病变。
3、板层角膜移植术
是治疗带状角膜病变的安全而有效方法,可控制带状角膜病变的病情发展,消除剌激症状,提高视力,且远期疗效稳定。
带状疱疹自愈时间通常为2至4周,但具体时间受患者年龄与免疫状态、病情严重程度、特殊部位与并发症等因素影响。1、年龄与免疫状态:年轻人及免疫力较强者恢复较快,可能在2周内自愈;而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病程可能延长至3-4周甚至更久。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的患者通常恢复较快,而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如患有慢性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病程可能更长。2、病情严重程度:轻度带状疱疹患者症状较轻,恢复时间可能较短;而重度带状疱疹患者水疱密集、疼痛剧烈,可能伴有高热等全身症状,自愈难度较大,需积极治疗
带状疱疹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出疹后72小时内,此时抗病毒药物效果好。早期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将皮疹持续时间缩短3-5天。通过降低病毒载量,减少神经损伤,使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从20%降至10%。另外,在72小时内联合糖皮质激素,比如泼尼松能更有效控制炎症。若错过黄金窗口期,在出疹7天内用药仍有一定效果,但超过1周后抗病毒治疗收益显著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皮疹结痂后仍需关注神经痛,50岁以上患者建议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预防效力>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