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根据患者有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疾病、视神经疾病、角膜疾病等病史,出现视物不清、视力突然或持续下降、眼睛无光感等症状,并结合眼部B超、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眼部电生理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眼科 威海市立医院
失明和盲其实是类似的概念,失明是人们对眼睛看不见的一种通俗的说法,而盲主要适用于视力残疾的鉴定,具有较明确的界定规则,一般眼睛视力仅余光感光定位不准确或者是没有光感,都属于盲。目前失明或者盲在临床上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国外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人工电子义眼,如果能成功应用于临床的话,可以给失明患者带来重见光明的希望,但是并非是眼睛能够重新看清物体,而是通过电子芯片的植入,使大脑神经能够感知到眼前的目标,其实是一种眼睛的替代。
五官科 台州市中医院
失明,就说矫正视力最好是小于0.02,视野半径小于5度,只能看到有手指在晃动,或者是眼前有亮光或者是连亮光都没有,这些都是属于失明的范围。全盲的的概念,可能就说连眼前手指在晃动,眼前有亮光都没有了,也就是说通过手电筒在不同的九个方位照射的时候均没有任何亮光出现,应该称为全盲。
感觉眼睛有点向外突出,首先要明确病因,有些患者可能是高度近视眼引起的一种错觉,一般不需要任何处理。有些患者可能是甲亢,或者是眼部的肿瘤引起的,那么,这种情况最好还是及时到医院眼科门诊就诊,可能还需要进行内分泌抽血检查,以及眼眶CT检查,然后对症处理。
青光眼导致的失明并非不可避免,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这是眼科临床的重要共识,现代医学对青光眼的防控已取得显著进展,只要及时干预,大多数患者可以终身保持有用视力。从疾病机制分析,青光眼致盲的核心因素是视神经不可逆损伤,但这一过程可以通过有效控制眼压来延缓或阻止。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进展缓慢,规范用药下年进展率可控制在5%以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虽起病急骤,但通过激光或手术干预多能保住现有视力。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包括:确诊时的视神经损伤程度、眼压控制稳定性、患者依从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