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性白内障
辐射性白内障的诊断

根据长期接触放射线的病史及晶状体浑浊形态,位置等,可较为容易作出诊断。但对于本病的具体分期多需参考详细的眼科检查结果才可确定。诊断时一般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白内障问题。

诊断依据

1、患者有受辐射的历史。

2、受辐射后出现视力障碍,但较晚。

3、慢性X线等辐射损伤晶状体,混浊多从后极部开始,初可有后囊下皮质小泡,后囊下呈雾状混浊及后囊下皮质点片状混浊,可单独发生,但多为混合型。

4、后囊下皮质出现在空泡。空泡小而圆,或长期不变,或经干酪状变为小白点,不能自行吸收,且逐渐向前部及赤道部扩展。

5、一段时间后,后囊下皮质混浊多呈雾状与点片状混杂,整个呈薄圆片状,初起皆局限于后极附近2mm半径范围以内,距后囊近而距核远。

6、晶状体病变可单独发生,也可伴有其他眼部损害。

鉴别诊断

其他原因导致的白内障:辐射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多有明确的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受到大剂量的外照射,或长期超过眼晶状体年剂量限值的外照射历史(有剂量档案),个人剂量监测档案记录显示累积剂量在1Gy以上(含1Gy),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晶状体开始浑浊;具有辐射性白内障的形态特点;排除其他非放射性因素所致的白内障;并结合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方可诊断为辐射性白内障。

辐射性白内障的类型

根据辐射性白内障的病因分类:

1、放射性白内障

由X射线、γ射线、β射线和中子辐射均引起的白内障称为放射性白内障。

2、红外线辐射性白内障

长期暴露在红外线照射下,可诱发白内障。混浊以后囊膜下为主,初期在后皮质浅层出现细小空泡、微细点状和线状混浊,而后混浊交织成网,逐渐扩大,最终形成盘状混浊。

3、紫外线辐射性白内障

遭受过量紫外线照射,特别是近紫外线谱段(300~400nm),可以引起晶状体损伤,称为紫外线辐射性白内障。

4、微波辐射引起的晶状体损伤

微波辐射也是重要的引起白内障的辐射源。过量微波辐射可

疾病相关 更多»
流行性腮腺炎来袭,怎么办才不会手忙脚乱?

💥流行性腮腺炎说来就来,毫无预兆。当它真的出现在身边,很多人会陷入迷茫,不知从何下手。🤙别担心,下面就为大家梳理一套清晰有效的应对方案,让你轻松应对。🩺1.一般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具有传染性,一旦确诊需立即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通常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3天。患病期间身体较为虚弱,应保证充足休息,以利于恢复。同时,选择易消化、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豆浆、软面条等,避免食用酸性、辛辣、油腻及坚硬的食物,以防刺激腮腺,加重疼痛

罗晓丹 副主任医师
传染性软疣=HPV感染?真相揭秘!

🌈其实,传染性软疣不是HPV哦!它们是两码事哦!🔍它们在以下方面都有所不同:1.病原体传染性软疣传染性软疣病毒(MCV),属于痘病毒科。HPV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属于乳头瘤病毒科。2.皮疹特征传染性软疣皮疹形态:圆形或半球形丘疹,表面光滑,中央有脐凹(凹陷)。颜色:肤色或珍珠白色。大小:直径通常为2-5毫米,少数可更大。分布:散在或簇集分布,常见于躯干、四肢、面部和生殖器区域。HPV感染皮疹形态:疣体形态多样,包括寻常疣(粗糙、角化)、扁平疣(扁平、光滑)、尖锐湿疣(菜花状、柔软)

朱慧玲 主治医师
过敏性咽炎发作别慌,这些药物帮你应对

🔍过敏性咽炎主要是由于接触到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产生过敏反应,导致咽部黏膜发生炎症反应。所以,治疗过敏性咽炎的关键是抗过敏和缓解咽部不适症状。💊那么,过敏性咽炎吃什么药呢?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药物:1.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过敏反应,减轻咽部黏膜的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咽痒、咳嗽等症状。它们通常作为过敏性咽炎的首选药物。2.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这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过敏反应,减轻咽部黏膜的炎症反应,对于缓解过敏性咽炎的症状同样有效

张建辉 主任医师
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就“免疫”了?一生只能得一次吗?

在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中,疱疹性咽峡炎是比较受关注的一种。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疱疹性咽峡炎一生是不是只得一次?这个问题对于了解疾病的特性以及预防措施的实施都非常重要。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详细解答。🔔实际上,一个人并非一生只得一次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其中柯萨奇病毒A组最为常见,柯萨奇病毒A4、A5、A9、A10、A16等亚型都可能引发该病,此外,肠道病毒71型(EV71)也较为常见😷

刘彩鹏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