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角膜基质炎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病因决定,以药物治疗为主。多数患者需要局部使用地塞米松和环孢素A等药物治疗控制患者症状,为预防并发症有时还需使用阿托品,在此基础上根据病因选择对应的治疗方案。对于炎症消退后遗留瘢痕造成较大视力影响者,有时还需行手术方式切除。
药物治疗
1、梅毒性角膜基质炎
梅毒性角膜基质炎是全身梅毒病症的局部表现,应从全身进行驱梅治疗。WHO已提出了全身驱梅治疗的原则。局部使用0.1%地塞米松眼药水滴眼,炎症消退后减量,但应继续维持滴眼数周后逐渐减量停药,以防复发。还可用1%环孢素A眼药水滴眼。为预防葡萄膜炎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应使用1%阿托品溶液滴眼散障。通过早期适当的治疗,85%以上的患者视力恢复或提高。
2、麻风性角膜基质炎
由于其病原生长极其缓慢,患者需要长时间的,甚至是终身的治疗。目前,抗麻风药物有氨苯砜、氨苯吩嗪和利福平。
手术治疗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对于角膜炎症消退后遗留的搬痕,视力低于0.1者,可考虑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这种手术的成功率较高,约90%以上的患者术后有明显的视力改善。但对于麻风性角膜基质炎患者,穿透性角膜移植应慎重,特别是对于存在眼睑畸形、面神经麻痹或干眼症的患者。
首先要查到导致角膜基质炎的原因。角膜基质炎一般会导致明显的视力障碍,几乎所有的角膜炎患者同时患角膜上皮炎。临床上根据病史和体征就可以诊断,同时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原则,对症抗炎治疗或者是手术治疗,如角膜移植手术或者是治疗性的穿透性角膜移植。
阑尾炎手术指的是阑尾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后,患者的饮食需特别注意,以助于身体恢复。术后初期应以流食为主,随着病情恢复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最终恢复正常饮食。同时,合理用药也是促进康复的重要环节。一、食物方面1.术后初期(1-2天):此时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应以流食为主,如米汤、果汁、菜汤等,避免牛奶、豆浆等容易产气的食物。这些食物能减轻肠道负担,提供必要的营养和水分。2.流食阶段(1-2天后):当肠道开始蠕动并出现排气后,可以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如米粥、面条、馄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