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根据脱垂的程度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症状较轻者,首先考虑保守疗法,主要运用中医药内服或外洗,再配合针灸或放置子宫托等。气虚下陷者治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肾气亏虚者治以补肾固脱,益气提升;湿热下注者主要是清利肝胆湿热。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较重者,还可考虑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是针对阴道前壁脱垂治疗方法,适用于轻症的子宫脱垂患者,也可作为重症患者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方法。医生会嘱咐患者行收缩肛门运动,用力收缩盆底肌肉5-10秒后放松,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此方法可增加盆底肌肉群的张力。
药物治疗
1、中药内服
(1)气虚下陷: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中药有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
(2)肾气亏虚:大补元煎加减,常用中药有人参、山药、熟地黄、杜仲、当归、山茱萸等。
(3)湿热下注:龙胆泻胆汤加减,常用中药有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生地黄、当归、泽泻、车前子、木通、甘草等。有观点认为龙胆泻肝汤合升陷汤更适用于湿热下注型阴挺。
2、中药外洗
阴挺配以固涩收敛、升提辛散的中药熏蒸,临床效果良好。《中华药典》收录的古籍中,阴挺外洗方使用中药的频率由大到小排序为白矾、蛇床子、五倍子、荆芥、乌梅、枳壳、熟石灰、芒硝、当归、白芷、诃子。以燥湿固脱提升为主。
手术治疗
可根据患者年龄、子宫脱垂程度、生育要求及全身健康状况,选择下列不同的手术方式。
1、曼氏手术阴道前后壁修补、主韧带缩短及宫颈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较年轻、宫颈较长且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Ⅱ、Ⅲ度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脱垂患者。
2、阴式子宫全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适用于Ⅱ、Ⅲ度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脱垂,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者。
3、阴道纵隔形成术适用于年老体弱不能耐受较大手术、且无需保留性交功能者。
4、子宫悬吊术可通过手术来缩短圆韧带,或利用一些生物材料制成各种吊带,达到悬吊子宫和阴道的目的。
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中医认为,子宫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任脉、冲脉、督脉、带脉等经络密切相关。常选取关元、中极、气海、子宫穴、提托穴、百会等穴位进行治疗。目前,较为常用的针灸治疗方式包括电针、艾灸、穴位注射和穴位埋线等。
(1)电针:电针法是指将毫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再通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脉冲电流,通过电针灸对穴位的连续性刺激,能够增加穴位得气的频率,从而达到一个更好的疗效。
(2)艾灸:灸法是指以艾绒为主要燃烧材料,烧灼、熏蒸腧穴及经脉的一种治疗方法。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同时又有扶阳固脱的作用。灸火的热力具有扶助阳气、举陷固脱的功能,故适用于气虚下陷及肾气亏虚的阴挺者。常施灸于百会穴升阳固脱,与针刺配合使用效果佳。
(3)穴位注射:穴位注射又称为水针,将适量中西药物的注射液注入合适的穴位,通过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双重刺激,以更好地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其对子宫脱垂有一定的疗效。
(4)穴位埋线:穴位埋线是指将羊肠线埋入穴位之中,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以治疗疾病。常选取足三里、三阴交、提宫穴、子宫、关元、中闸、长强穴等。穴位埋入羊肠线,而后随证服用补中益气丸或龙胆泻肝丸。还可配合艾灸进行治疗。
2、放置子宫托
子宫脱是使子宫和阴道壁维持在阴道内而不脱出的工具,有喇叭形、环形和球形3种形态,适用于子宫脱垂和阴道前后壁脱垂。重度子宫脱垂伴盆底肌萎缩以及盆腔有炎症者不宜使用,经期和妊娠期需停用。
当被眼镜片划伤且伤口挺深时,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处理步骤:1.止血: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伤口,以控制出血。持续按压几分钟,直到出血停止。2.清洁伤口:使用生理盐水或干净的水轻轻冲洗伤口,去除伤口内的污垢和碎片。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洁剂或酒精。3.避免感染:使用抗生素药膏涂抹在伤口上,以预防感染。可以用无菌纱布或创可贴覆盖伤口,但要确保伤口保持透气。4.寻求医疗帮助:由于伤口挺深,可能需要专业的医疗处理
细菌性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孕妇如果患有细菌性阴道炎,可能会增加早产、胎膜早破等风险。因此,孕妇一旦确诊细菌性阴道炎,需要积极进行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一般治疗。1.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甲硝唑、替硝唑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缓解症状。2.一般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孕妇还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