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患者在囊肿期或囊肿破裂期,因视力减退就诊时,眼底有典型的黄斑部病变,诊断并不困难。异常EOG对本病的诊断极为重要。如有家族史或典型的FFA改变更支持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与假性卵黄状黄斑营养不良、成人发病的卵黄状黄斑营养不良等疾病相鉴别。
鉴别诊断
1、假性卵黄状黄斑营养不良
表现为RPE水平的轻度隆起,病变范围小(约1/2~ 1/4视盘直径大小),圆形或卵圆形;EOG正常或轻度异常;无家族史;FFA因病因不同表现各异,可因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表现为强荧光渗漏。
2、成人发病的卵黄状黄斑营养不良(AVMD)
AVMD于成年发病;病变范围小,多不对称;EOG正常或轻度异常;FFA典型表现为病灶处点状高荧光,外围环状低荧光或小凹旁毛细血管荧光渗漏;自然病程与BVMD不同。
根据不同时期的眼底改变分类
1、0期
黄斑区表现相对正常,而EOG(眼电图)异常。
2、Ⅰ期
黄斑区RPE(视网膜色素上皮)轻度异常。
3、Ⅱ期
(1)Ⅱa:黄斑区典型卵黄状病损。
(2)Ⅱb:黄斑区病变退变为“煎鸡蛋”样外观。
4、Ⅲ期
黄斑区假性前房积脓样外观,病变可有液平面。
5、Ⅳ期
并发RPE萎缩,瘢痕或CNV(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
没有卵黄囊不一定就是空囊,需结合孕周、孕囊大小及后续检查综合判断。若月经周期规律且孕6周后仍未观察到卵黄囊,或孕囊平均直径超过阈值(经腹部超声≥2.5cm、经阴道超声≥2cm)仍无卵黄囊及胚胎结构,则可能提示胚胎停育,发展为空囊;若因月经周期不规律、排卵延迟导致孕囊实际孕周偏小,或超声检查时间过早,可能仅因发育未达阶段而未显示卵黄囊,需通过复查动态观察。卵黄囊是胚胎发育早期的关键结构,通常在孕5-6周通过超声可见,其存在可确认宫内妊娠并提示胚胎开始发育
梨状肌综合征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具体取决于病因和个体情况,多数患者以单侧发病为主,但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双侧同时受累。梨状肌综合征主要由梨状肌充血、水肿、痉挛或肥厚等病变,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由于梨状肌位于臀部两侧,单侧梨状肌因外伤(如跌倒时臀部着地)、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跷二郎腿)或过度使用(如跑步、跳跃)导致损伤时,通常仅引发单侧症状(如臀部疼痛、下肢放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