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诊断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主要根据临床体征、眼底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进行鉴别、诊断,并且应排除包括结核病和结节病在内的全身性原因。本病双眼受累,但两侧病情严重程度及复发频率并不一致。在一眼有玻璃体大量积血而眼底不能检查时,不管另眼有无症状均应充分扩瞳后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或三面镜检査眼底。

诊断依据

1、发病年龄

患者多为青壮年。

2、体征

双眼或单眼反复玻璃体积血;双眼或单眼周边视网膜的血管周围炎;发生于周边视网膜血管周围炎的同一只眼或另一只眼的视网膜或视盘新生血管增生性改变。

3、辅助检查

(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眼底检查是诊断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重要检查,并可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

(2)眼部B超有助于了解是否存在视网膜脱离。

(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有助于了解黄斑部病变情况并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4)结核菌素试验和胸部X线检查用于辅助诊断,以检查有无结核或结节病。

鉴别诊断

1、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根据阻塞部位不同出现半侧视网膜静脉阻塞和主干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检查示,阻塞的血管分布区域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视网膜火焰状出血、水肿,出血常不越过水平线。

2、结节病

国人少见,多见于青年黑人男性。可见视网膜周边扇形新生血管,合并肉芽肿性葡萄膜炎、玻璃体炎、视网膜静脉鞘。

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双眼发病,可见点片状出血和微动脉瘤越过水平线。有全身病史,血糖增高。

4、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

该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相比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累及视网膜血管多个象限,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呈节段式累及,而且出血及新血管生成均没有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严重。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类型

基于病程进展分类:

1、Ⅰ期(炎症期)

小静脉和大静脉的血管周围炎,伴有视网膜浅层出血。

2、Ⅱ期(缺血期)

毛细血管无灌注。

3、Ⅲ期(增殖期)

视盘和/或视网膜的新生血管,纤维血管增殖和玻璃体出血。

4、Ⅳ期(并发症期)

牵拉性或联合性视网膜脱离(牵拉性合并孔源性),黄斑前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

疾病相关 更多»
泪囊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疾病,是由于鼻泪管阻塞或狭窄导致泪液无法排出,进而滋生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泪囊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具体病因如下:1.急性泪囊炎:通常由慢性泪囊炎迁延不愈引起,由于鼻泪管阻塞,泪液无法排出,导致泪囊内细菌滋生并大量繁殖,从而引发炎症。此外,泪囊外伤、手术或置管、泪道探通等操作也可能使细菌进入泪囊,引起急性泪囊炎。2.慢性泪囊炎:主要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引起,常见于沙眼、泪道外伤、鼻炎、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疾病

孙川 副主任医师
泪腺炎原因有哪些

泪腺炎是一种泪腺组织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泪腺炎多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而慢性泪腺炎则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创伤、药物反应等。1.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引起泪腺炎的最常见原因。细菌感染可通过直接扩散、血行感染或临近组织感染蔓延至泪腺,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毒感染则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如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2.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引起泪腺的炎症反应

孙川 副主任医师
泪囊炎微创手术需要打麻药吗

泪囊炎微创手术是否需要打麻药,取决于手术的具体方式和患者的情况。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通常是由于泪道阻塞引起的。微创手术是治疗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进行泪囊炎微创手术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一般来说,局部麻醉是常用的麻醉方式,它可以在手术部位局部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觉不到疼痛。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患者对疼痛非常敏感、手术难度较大等,医生可能会选择全身麻醉

孙川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