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治疗

治疗原则

由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一种慢性病,在病程过程中易于反复发作,因此治疗宜分阶段进行。早期出血发生后以控制出血症状为治疗目的,之后根据发病原因进行治疗以防止再发。

对症治疗

1、控制炎症

在眼内和眼周以及口服皮质类固醇,以控制双侧视网膜血管炎活动。

2、防止反复出血

在视网膜缺血和新生血管形成阶段需要激光光凝,选择非血管性渗漏区进行光凝,从而减少局部水肿和渗出;光凝分布于新生血管周围,而后直接照射新生血管促其消退。

一般治疗

1、在出血突然发生之后,应避免身心过度疲劳(包括性生活),尽量静卧、休息。

2、转移注意力以减轻因视力急剧下降而产生的焦虑恐惧心理,必要时寻求心理治疗。

3、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

药物治疗

1、抗炎药物

口服泼尼松、泼尼松龙等糖皮质激素药物,具有抗炎、非特异性抑制免疫等多种作用,但孕妇慎用。糖皮质激素效果不佳者可联合使用环磷酰胺。用抗生素滴眼液点眼。

2、抗结核治疗药物

由于感染结核而发病的患者,口服利福平、异烟肼等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

3、抗氧化剂

羟苯磺酸钙有抗氧化剂-血管保护作用,拮抗活泼氧核素诱导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患者应用羟苯磺酸钙治疗后,体内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升高,可作为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有效辅助药物。

手术治疗

1、玻璃体切割术

(1)适用人群:玻璃体出血半年以上仍不吸收者,可行玻璃体切割术。

(2)手术方法:玻璃体切割术的基本作用是切除混浊的玻璃体或切除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恢复透明的屈光间质和促进视网膜复位,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以恢复患者视功能。

2、视网膜复位手术

(1)适用人群:如经眼B超证实伴有视网膜脱离者,则加用视网膜复位手术,以保留部分视功能。

(2)手术方法:该手术是通过巩膜外加压使眼球壁凹陷,促进视网膜裂孔周围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组织与神经上皮组织贴附,从而达到封闭视网膜裂孔、复位视网膜的目的。

物理治疗

激光治疗:

1、适用人群

对于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视乳头新生血管、大片视网膜无灌注区的患者,可采用氩激光封闭病变区和毛细血管灌注区以及新生血管。

2、治疗目的

目的是将玻璃体的新生血管完全阻滞,破坏缺氧的视网膜组织,避免再次出血,同时也避免了血管增生因子的形成。此外,激光治疗过程中对视网膜和玻璃体形成直接照射,促进了血块的吸收,有助于清除玻璃体机化物,降低了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中医治疗

中医药在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方面有其独特的理论和经验,主要采用辨证治疗、随症加减、中成药治疗和针灸治疗等方法。中医治疗多从“热”、“瘀”着手,以促进血管炎症消退、预防疾病复发。此外,针灸治疗也可以调节人体内分泌,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炎症。以下中医疗法均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1、阴虚火旺证

治以育阴潜阳,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2、阴虚血瘀证

治以滋阴活血,方用生蒲黄汤加减。

3、痰瘀互结证

治以化瘀散结,方用桃红四物汤和二陈汤加减。

疾病相关 更多»
泪囊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疾病,是由于鼻泪管阻塞或狭窄导致泪液无法排出,进而滋生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泪囊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具体病因如下:1.急性泪囊炎:通常由慢性泪囊炎迁延不愈引起,由于鼻泪管阻塞,泪液无法排出,导致泪囊内细菌滋生并大量繁殖,从而引发炎症。此外,泪囊外伤、手术或置管、泪道探通等操作也可能使细菌进入泪囊,引起急性泪囊炎。2.慢性泪囊炎:主要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引起,常见于沙眼、泪道外伤、鼻炎、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疾病

孙川 副主任医师
泪腺炎原因有哪些

泪腺炎是一种泪腺组织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泪腺炎多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而慢性泪腺炎则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创伤、药物反应等。1.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引起泪腺炎的最常见原因。细菌感染可通过直接扩散、血行感染或临近组织感染蔓延至泪腺,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毒感染则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如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2.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引起泪腺的炎症反应

孙川 副主任医师
泪囊炎微创手术需要打麻药吗

泪囊炎微创手术是否需要打麻药,取决于手术的具体方式和患者的情况。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通常是由于泪道阻塞引起的。微创手术是治疗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进行泪囊炎微创手术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一般来说,局部麻醉是常用的麻醉方式,它可以在手术部位局部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觉不到疼痛。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患者对疼痛非常敏感、手术难度较大等,医生可能会选择全身麻醉

孙川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