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检查所见眼底异常改变是特发性黄斑部前膜诊断的主要依据。诊断过程中,医生需首先排除继发性黄斑部前膜以及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皱褶、Irvine综合征等黄斑部疾病。
诊断依据
1、症状
(1)起病缓慢,常在体检时发现。
(2)视力下降,多>0.5。若<0.1则多有视网膜皱褶或水肿,甚至裂孔。
(3)视物变形,如复视。
(4)视力障碍常导致阅读困难。
(5)部分患者还有红绿色觉异常及视觉诱发电位异常。
2、眼底所见
(1)经检眼镜检查,病变位于以黄斑区为主的后极部眼底可分为三级。
①0级,黄斑区视网膜表面呈箔状反光,组织结构正常。
②1级,表面可见薄膜,视网膜浅表面有细小皱纹,血管略扩张纡曲。由于膜沿切线方向收缩,可出现游离缘或膜部分与其下的视网膜分开。
③2级,表面出现半透明膜(灰白色),视网膜出现全层皱褶,血管明显弯曲变形。
(2)当黄斑前膜收缩时,可有小血管扩张,出现点状出血、微血管瘤及硬性渗出。当增厚的前膜向心性收缩时,中心部位可形成环形隆起(缩窄环),中央内陷而形成假性视网膜裂孔。还可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
(3)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是特发性黄斑部前膜诊断的主要依据,具体表现如下。
①黄斑无血管区垂直直径缩小、移位。
②黄斑附近的血管扭曲、扩张,并向前膜收缩,中心移位。严重者可有荧光渗漏,形态不规则、不对称,与前膜的遮盖区一致。膜收缩中心可有无灌注区。
③重者造影后期可出现黄斑囊样水肿。前膜的形态和边界在蓝光单色眼底照片上显影。
④玻璃体改变,80%~95%的患者早期即可出现玻璃体后脱离,可为完全性后脱离(可见乳头前环)或部分后脱离(可看到玻璃体与黄斑、玻璃体乳头之间的粘连)。
鉴别诊断
1、继发性黄斑部前膜
常伴有其他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且这些病变可导致黄斑部前膜。
2、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本病可见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的浆液性浅脱离,荧光血管造影有典型的渗漏可以鉴别。
3、脉络膜皱褶
荧光血管造影可有明暗相间的高低荧光带,而黄斑前膜脉络膜背景荧光正常。
4、Irvine综合征
黄斑部有多叶的囊样缺损,但玻璃体与黄斑无粘连,大多数病例在病损消失后不留痕迹。
基于疾病发展阶段与临床表现分类:
1、早期玻璃纸样反光型
黄斑视网膜表面仅有一层透明薄膜。
2、后期黄斑纤维增生型
黄斑前膜增厚、收缩形成皱褶。
黄斑前膜也就是说黄渤黄斑中心凹者位置前面出现了一层薄膜,从而导致视力逐渐的下降。有特发性的,还有继发性的,继发性的当然病因治疗。那么对于特发性的早期如果视力没有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可以暂时不处理,因为有部分患者有可能会自行脱落,当,视力明显下降的时候还是考虑手术治疗。
黄斑瘤,这一术语涵盖了眼部和皮肤两种不同类型的瘤样病变。眼部黄斑瘤影响视网膜黄斑区,可能威胁视力;皮肤黄斑瘤则是皮肤表面的良性肿瘤,主要影响美观。眼部黄斑瘤,作为视网膜的一种病变,其成因复杂,可能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遗传因素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有关。患者常出现视力模糊、中央视觉丧失等症状,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治疗眼部黄斑瘤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可能涉及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或手术等多种方法。皮肤黄斑瘤则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的黄色或橙色扁平肿块,由脂肪组织积聚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