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晶状体眼
无晶状体眼的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无晶状体眼主要是最大限度地恢复眼球正常的光学状态。主要通过植入人工晶状体来进行矫正,必要时,还可考虑角膜屈光手术、佩戴框架眼睛或角膜接触镜等,以矫正屈光不正。

手术治疗

1、人工晶体植入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矫正无晶状体眼的最佳方法,大大减轻了双眼屈光参差和视像不等现象,可获得双眼视觉功能,其光学效果明显优于接触镜和普通眼镜。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包括传统球面人工晶状体、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等。

2、角膜屈光手术

(1)表面角膜镜片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可逆的屈光手术,是将供体角膜经切削加工成具有不同屈光度的角膜组织镜片,移植于去除上皮的受眼角膜上,以矫正高度屈光不正。适合于不宜配戴接触镜又不能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单眼患者,尤其是婴幼儿患者。但由于供体角膜组织切削加工技术较复杂等因素,临床开展有限。

(2)角膜磨镶术:将患者角膜板层取下。通过切割加工成一定屈光度的凸透镜,将其缝在植床上,或将异体角膜组织加工切削成一定屈光度的凸透镜,缝到受体植床上,以矫正高度屈光不正。但该手术较复杂,且切削加工的角膜组织镜片屈光度精确度有限,故临床应用较局限。

(3)角膜镜片术:是将受体角膜前基质板层取下,在植床与取下的前基质板层间植入一个已加工成一定屈光度的角膜组织镜片,再将前角膜板层缝回原处,用以矫正远视或无晶状体眼。但由于该手术较复杂,且供体角膜组织镜片屈光度精确度有限,限制了其开展。

其他治疗

1、框架眼镜

使用简单易行、容易调整更换,适用于双眼无晶状体患者。由于无晶状体眼的调节功能完全丧失,要满足看近和看远需要,需配看近和看远两副眼镜。但由于无晶状体眼为高度远视眼,配戴高度远视镜片存在有明显的光学缺陷,因此并不是矫正无晶状体眼理想的方法,主要是用在不适合植入人工晶状体和配戴接触镜患者。

2、角膜接触镜

主要有硬性透氧性接触镜(RGP)和软性接触镜两种。

(1)由于其紧贴角膜,较普通眼镜更靠近眼光学结点,矫正效果较框架眼镜更佳。其视网膜成像放大率一般为4%-10%,可维持双眼单视,尤其适合于单眼无晶状体患者。由于镜片可随眼球转动,无明显棱镜作用,避免了环形暗点的产生,像差也不明显,周边视野大。

(2)对于伴有高度角膜散光的无晶状体眼,配戴RGP是较佳的选择,不仅可矫正高度远视,还能矫正高度角膜散光,尤其是不规则散光。

(3)随着接触镜材料、设计及护理液的改进和进展,使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接触镜矫正成功率更高。但接触镜也存在有局限性,如仍存在有少量的视像不等,取戴操作不如普通眼镜方便等,对于老年患者或有手抖等患者,配戴也有困难。由于镜片直接与角膜接触,若配戴不当可引起角膜炎等并发症。

疾病相关 更多»
扁桃体发炎能自愈吗

扁桃体发炎能否自愈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轻度或早期的扁桃体发炎,在身体免疫力较强的情况下,有可能通过自身免疫系统的调节而自愈。然而,对于中度或重度的扁桃体发炎,或者患者免疫力较弱时,通常难以自愈,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治疗。1、轻度或早期:在轻度或早期的扁桃体发炎阶段,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咽部不适、轻微疼痛等症状。此时,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休息、适量饮水、避免刺激性食物等,有可能促使身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从而自愈。此外,适当的口腔清洁和漱口也有助于缓解炎症

杨海弟 主任医师
扁桃体作用

扁桃体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御感染、维持免疫平衡以及协助吞咽与发声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1.防御感染:扁桃体富含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和消灭进入口腔和咽喉部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防止其进一步侵入体内,引发感染。2.维持免疫平衡:扁桃体在免疫系统中起着调节作用,能够平衡体内的免疫反应,避免过度激活导致的炎症损伤。同时,它还能记住曾经遇到过的病原体,当再次遇到时能够迅速启动免疫反应,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杨海弟 主任医师
无创几周做最佳时间

无创DNA检查的最佳时间通常被认定为怀孕后的14周到18周,这一时间段内孕妇外周血中胎儿DNA的含量较为稳定,能够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之所以认为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无创DNA检查最佳,是因为此时孕妇外周血中胎儿DNA的含量相对稳定,且胎儿已经释放了足够的遗传物质到母体的外周血中。这使得医生能够通过抽取孕妇的外周血,提取胎儿的DNA并进行测序,从而准确判断胎儿是否存在遗传性疾病。此外,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异常结果,医生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处理,避免错过产前诊断的最佳时机

江燕萍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