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婴幼儿型青光眼一旦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由于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一般不进行长期药物治疗,多使用药物进行作短期的过渡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原则是选择低浓度和全身影响小的制剂,如0.25%噻吗洛尔,0.25%倍他洛尔,1%毛果芸香碱,1%布林佐胺等滴眼液,一般不主张全身用药,仅在必要时短期口服用药。
手术治疗
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治疗是争取较好预后的关键。约80%的病例可通过房角切开术或小梁切开术控制眼压。房角切开术或小梁切开术后眼压仍控制不理想的病例,可选用滤过性手术。
1、房角切开术
该手术是非常精细的显微内眼手术,手术切口小,损伤小,但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前房出血等并发症。
2、小梁切除术
手术时医生会在角膜缘建立一个人工的房水引入通道,然后将眼内房水从通道引流出来,通常会从前房引流出到球结膜下间隙进行吸收,从而降低眼压。
其他治疗
因为角膜混浊本身可导致弱视,眼球扩大可引起轴性近视,而后弹力层膜破裂可产生明显散光,因此眼压控制后还需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适当措施防治弱视。
原发性婴幼儿型的青光眼是先天发育导致房角异常而引起的眼压升高。如果发现孩子眼睛出现明显的异常,比如说眼球偏大,经常流泪,而且怕光等症状需要到医院进行及时的确诊,如果确诊为先天性的青光眼,及早手术治疗。需要考虑做房角切开手术或者是小梁切开手术。
糖尿病2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水平升高。需通过综合管理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糖尿病2型的病因颇为复杂,既涉及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因素影响。遗传因素使得某些个体对糖尿病具有更高的易感性。而环境因素,如长期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严重不足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糖尿病2型发病的两大核心机制。在疾病早期,糖尿病2型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