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至今为止没有治疗圆翳内障的有效药物,初发期可选择药物治疗以延缓发展进程,中医针对年老体衰及肝肾不足、脾气虚弱等病机特点,通常在病变初期采用中医药治疗。圆翳内障中医治疗以补益肝肾为原则。早中期根据不同的伴随症状进行治疗,晚期药物难以奏效,宜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圆翳内障患者恢复视力的主要方法。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肝肾不足
(1)若口干、失眠症状明显的患者,可加用女贞子、墨旱莲。
(2)若虚烦,咽喉干燥明显的患者,可用知柏地黄丸加地骨皮、石斛。
2、脾气虚弱
(1)若出现大便稀溏的患者,可加用薏苡仁、白扁豆、车前子。
(2)若食欲不振,饮食量少的患者,可加用山药、神曲、鸡内金、薏苡仁。
3、肝热上扰
(1)若因邪热而出现口苦,大便干结的患者,可去羌活。
(2)若肝热不明显,没有口苦,大便干结的患者,可去栀子、大黄。
(3)若头昏头痛明显的患者,可加用黄芩、桑叶、菊花、蔓荆子、钩藤、刺葵藜。
(4)若口苦,咽干严重的患者,可加用生地黄、玄参。
药物治疗
1、肝肾不足
(1)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2)常用中药: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3)中成药: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复明片、明目地黄胶囊。
2、脾气虚弱
(1)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白术、茯苓、灸甘草。
(3)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3、肝热上扰
(1)方药:石决明散加减。
(2)常用中药:石决明、井泉石、石膏、黄连、甘草、羌活、栀子、大黄。
(3)中成药:丹栀逍遥丸。
手术治疗
1、白内障针拨术
此手术方法适用于年老多病不能平卧,无法施行白内障囊内、外手术的患者。优点是患者手术时体位可坐可仰卧,切口小,手术时间短;缺点是混浊晶状体会存留在玻璃体腔内,易继发青光眼等并发症。随着白内障手术的发展,现已很少选用此种手术方法。
2、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此手术方法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主要手术方法。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目前该手术方法已经改良为小切口,取出晶状体核并吸岀皮质,保留完整的后囊膜,同时植入人工晶体,该手术方法简单,成本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将手术切口缩小到3mm甚至更小,手术时间短,切口不用缝合,组织损伤小,愈合快,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
3、后发性白内障
手术治疗
适用于圆翳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混浊,并且影响视力的患者。
其他治疗
1、滴眼液
适用于疾病早期的患者。局部滴用麝珠明目滴眼液,在15天内滴完。具有消翳明目的功效。用药后有眼痒、眼睑皮肤潮红、结膜水肿者停用,并到医院就诊。用药后如视力下降明显应到医院就诊检查。
2、针灸疗法
(1)适用于疾病初、中期的患者。主穴取太阳、四白、光明、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肝热上扰证加蠡沟、太冲;肝肾不足证加肝俞;脾气虚弱证加脾俞。根据虚实施以补泻。每日1次,留针30分钟,15日为1个疗程。
(2)若虚证明显的患者,可在肢体躯干相应穴位施用灸法。
白内障并非必须立即治疗,是否干预需综合视力损害程度、视觉需求及并发症情况判断。若白内障未显著影响视力或日常生活,通常无需手术,定期观察即可;若视力下降至影响工作、生活,或存在其他眼部疾病风险,则建议及时手术治疗。白内障是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颜色改变引发的光学质量下降,其进展速度个体差异较大。早期白内障可能仅表现为轻微视物模糊,对日常用眼需求影响较小,此时通过调整眼镜度数、优化照明条件或使用防眩光设备等非手术方式,即可满足基本视觉功能,无需急于手术
白内障手术通常无需住院,门诊手术当日即可离院;若合并基础疾病或需联合手术,住院时间可能为1-3天。当前白内障手术以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为主,技术成熟且创伤小,手术过程仅需10-20分钟,多数患者术前检查无严重全身疾病,如控制不佳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时,可在门诊完成手术并当日离院。这是因为手术切口微小、无需缝线,术后眼压和视力稳定即可离院。对于合并复杂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龄、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需住院进行术前评估和基础病调控,确保手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