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为湿热疫毒结聚肠中,导致肠中气血凝滞,胃气郁闭,发为本病。病位在肠,与脾、胃密切相关,可涉及肾。
1、外感时邪疫毒
感受湿热或疫毒之邪,蕴于胃肠,影响大肠传导功能,发为痢疾。热毒壅塞,上攻胃口,胃通降功能失常,发为恶心呕吐,呕吐频繁,不能饮食。
2、饮食不节
平时偏食辛辣肥腻的食物,内生湿热,或饮食不节,感染邪毒,直伤脾胃,湿热邪毒聚于肠中,与气血相搏,腐败化为脓血,出现下利赤白脓血,不进饮食等表现,发为本病。
3、久病体虚
痢疾久不愈合愈,损伤脾胃,胃气虚败,不能容纳饮食,而出现不进饮食的噤口痢。
噤口痢是一种中医病症名,是指痢疾的一种特殊类型。以痢疾而兼见口噤不食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病可见于疫毒痢、湿热痢、休息痢等疾病的过程中。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湿热或疫毒之邪蕴伏肠胃,致升降失常,气机闭塞,胃气不能受纳,脾气不能升清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下痢无度,呕不能食,或食人即吐,或呕吐频繁,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烦躁,胸脘痞闷,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本病的治疗,以清热化湿、和中止泻为基本原则。实证者,宜清热化湿,调气行血;虚证者,宜温中健脾,和胃降逆。此外,本病还可配合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其中肠道疾病尤为常见。今天,我们要深入探讨的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噤口痢。那么,噤口痢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探究竟!噤口痢的发生主要与外感时邪疫毒、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湿热痢或疫毒痢等重症痢疾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因邪毒亢盛、胃阴受劫、升降失常,或因久病脾胃两伤、中气败损而导致噤口痢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