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初起患肢末端发凉、怕冷、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甚至坏死脱落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现在医学的辅助检查即可诊断。此外还需要与雷诺病、糖尿病足、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多发于下肢一侧或两侧。患者可有受冷冻、潮湿、长期多量吸咽、外伤等病史。
2、初起趾、指冷痛,小腿酸麻胀痛,行走多时加重,休息时减轻,呈间歇性跛行,趺阳脉减弱,小腿可有游走性青蛇毒。继而疼痛呈持续性,肢端皮肤发凉,下垂时则皮肤暗红、青紫,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甲变形增厚,肌肉萎缩,趺阳脉消失。进而发生于性坏死,疼痛剧烈,彻夜不眠,抱膝而坐。溃烂染毒时,出现湿性坏死,肢端红肿热痛,全身发热。
3、患者大多为20岁~40岁男性。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多发于老年人。
鉴别诊断
1、三种脱疽的临床鉴别
(1)动脉硬化闭塞症
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往往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其他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史(冠心病、脑梗死等),病变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如腹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等,Ⅹ线检査可见动脉壁的不规则钙化,血管造影显示有动脉狭窄、闭塞,伴扭曲、成角或虫蚀样改变。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本病多见于男性青壮年,90%以上有吸烟史,主要累及下肢的动脉如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胭动脉或股动脉等。约40%患者在发病的早期或发病过程中,小腿及足部反复发生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脉管炎患者一般均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等。动脉造影可见动脉呈节段性狭窄或闭塞状态,病变近、远端动脉光滑、平整,无扭曲及扩张段。根据发病年龄、部位及造影所见可与ASO相鉴别。
(3)糖尿病足
本病指糖尿病患者足部由于神经病变使下肢保护功能减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使动脉灌注不足,致微循环障碍而发生溃疡和坏疽的疾病状态。可累及股动脉至足背动脉,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具有血管病变程度严重、病变进展较快、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及感染等特点。
2、脱疽与雷诺综合征的鉴别
雷诺综合征因寒冷和精神刺激双手出现发凉苍白,继而紫绀、潮红,最后恢复正常的三色变化。多与免疫功能缺陷有关。多有寒冷、情绪波动及其他诱发因素。多见于青年女性,上肢较下肢多见,好发于双手,患肢动脉搏动正常,一般不出现肢体坏疽。
1、寒湿阻络
主要表现为患趾(指)喜暖怕冷、麻木、酸胀疼痛、伴有间歇性跛行、局部皮肤苍白、肢体发凉、趺阳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2、血脉瘀阻
主要表现为患趾(指)酸胀疼痛加重、尤以夜晚疼痛加重。患者往往抱膝而坐,或患肢悬垂在床边,不能入睡、步履艰难、患趾(指)皮色暗红或紫暗、下垂更明显、皮肤发凉干燥、肌肉萎缩、跌阳脉搏动消失;舌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3、湿热毒盛
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剧烈、夜晚明显,白天较轻、局部肿胀、皮肤紫暗、溃烂坏死,呈湿性坏疽;伴有身热口干、大便干结,小便色
蒙脱石散和益生菌在治疗腹泻方面各有优势,无法简单判定哪个更好,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选择。蒙脱石散是一种吸附性止泻药,通过吸附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和细菌,减少对肠道的刺激,从而缓解腹泻症状,尤其适用于急性腹泻或感染性腹泻。它还能保护胃肠道黏膜,促进黏膜修复,并有助于平衡肠道菌群。而益生菌则是一类有益的肠道菌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免疫力,对慢性腹泻或非感染性腹泻有辅助治疗作用。益生菌还能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提高消化吸收能力,改善肠道功能
子宫脱垂不能自愈,尤其是中、重度子宫脱垂,一旦发生,子宫支持结构受损难以恢复,需通过非手术或手术治疗改善症状,避免病情加重。正常情况下,子宫依靠盆底肌肉、筋膜及韧带维持在盆腔内的正常位置。当分娩损伤(如多次分娩、难产)、衰老导致盆底组织松弛、长期腹压增加(如慢性咳嗽、便秘、重体力劳动)时,子宫会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甚至脱出阴道口外。轻度子宫脱垂患者可能仅感到下腹坠胀、腰酸,在长时间站立、劳累后症状明显,休息后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