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疽
脱疽的症状

临床以初起时患肢末端发凉、怕冷、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继而出现夜间痛、疼痛可剧烈难忍,后期患肢出现坏死,趾(指)节脱落为主要表现。常先一侧下肢发病,继则累及对侧,少数患者可累及上肢。根据疾病的发展过程,临床一般可分为三期。

典型症状

1、一期(局部缺血期)

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麻木,酸痛,间歇性跛行,每行走500m~1000m后觉患肢小腿或足底有酸胀疼痛感而岀现跛行,休息片刻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再行走同样或较短距离时,患肢酸胀疼痛岀现。随着病情的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患足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皮肤干燥,皮色变灰,皮温稍低于健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部分患者小腿可岀现游走性红硬条索(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2、二期(营养障碍期)

患肢发凉,怕冷,麻木,酸胀疼痛,间歇性跛行加重,并出现静息痛,夜间痛甚,难以入寐,患者常抱膝而坐。患足肌肉明显萎缩,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趾甲增厚,且生长缓慢,皮肤苍白或潮红或紫红,患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3、三期(坏死期或坏疽期)

二期表现进一步加重,足趾紫红肿胀,溃烂坏死,或足趾发黑、干瘪,呈干性坏疽。坏疽可先为一趾或数趾,逐渐向上发展,合并感染时,则红肿明显,患足剧烈疼痛,全身发热。

并发症

疽毒内陷

发生坏疽后,局部外伤破损,或治疗不当,治疗失时,以致正不胜邪,毒邪内陷入营,而出现内陷危象,主要表现为高热不退、烦躁,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或体温不高,四肢厥冷等症状。

相关解析
杜晓霞 副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科 鹤岗市人民医院

脱疽的临床表现

脱疽的临床表现有肢冷麻木等。脱疽属于中医的名称,这种病症到了后期,脚趾会逐渐坏死、黑腐、溃烂,伤口长时间不愈合,属于血管疾病范畴。这种疾病多见于青壮年或老年人,尤其是男性,北方多见于南方,相当于西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本病的发生与寒湿阻络、血瘀、湿热盛、气血两虚密切相关。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蒙脱石散好还是益生菌好

蒙脱石散和益生菌在治疗腹泻方面各有优势,无法简单判定哪个更好,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选择。蒙脱石散是一种吸附性止泻药,通过吸附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和细菌,减少对肠道的刺激,从而缓解腹泻症状,尤其适用于急性腹泻或感染性腹泻。它还能保护胃肠道黏膜,促进黏膜修复,并有助于平衡肠道菌群。而益生菌则是一类有益的肠道菌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免疫力,对慢性腹泻或非感染性腹泻有辅助治疗作用。益生菌还能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提高消化吸收能力,改善肠道功能

布小玲 副主任医师
子宫脱垂能自愈吗

子宫脱垂不能自愈,尤其是中、重度子宫脱垂,一旦发生,子宫支持结构受损难以恢复,需通过非手术或手术治疗改善症状,避免病情加重。正常情况下,子宫依靠盆底肌肉、筋膜及韧带维持在盆腔内的正常位置。当分娩损伤(如多次分娩、难产)、衰老导致盆底组织松弛、长期腹压增加(如慢性咳嗽、便秘、重体力劳动)时,子宫会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甚至脱出阴道口外。轻度子宫脱垂患者可能仅感到下腹坠胀、腰酸,在长时间站立、劳累后症状明显,休息后缓解

范良生 副主任医师
二尖瓣后叶脱垂怎么恢复正常

二尖瓣后叶脱垂是一种心脏疾病,指的是二尖瓣的后瓣在心室收缩时脱垂进入左心房。具体表现为心脏杂音、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功能受损等严重后果。要恢复二尖瓣后叶的正常功能,首先需要确诊病情。通常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患者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心律、降低心脏负荷等方式来减轻症状。而手术治疗则是在需要时进行修复或置换二尖瓣,以恢复正常功能。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可以通过一些生活方式改变来帮助恢复正常

赵士超 主任医师
二尖瓣脱垂杂音怎么治疗

二尖瓣脱垂杂音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杂音,通常由于二尖瓣瓣叶在心室收缩时脱垂到心房侧引起。这种杂音通常是无害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观察和监测:对于没有症状的二尖瓣脱垂杂音患者,通常不需要治疗,只需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和监测。2.药物治疗:对于二尖瓣脱垂杂音伴有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3.手术治疗:对于二尖瓣脱垂严重、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或其他心脏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赵士超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