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黧黑斑的治疗原则是攻补兼施,主要治法有活血化瘀、滋补肝肾,酌情加用疏肝解郁、健脾化湿、益气养血等法。同时,患者应避免情绪过度波动,注意放松心情,劳逸结合,缓解压力,合理饮食,避免日晒。
对症治疗
1、肝郁气滞
(1)若伴有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可加用牡丹皮、栀子。
(2)若有月经不调的患者,可加用女贞子、香附。
(3)若斑色深褐而面色灰暗、不光亮的患者,可加用桃仁、红花、益母草。
2、肝肾不足
(1)阴虚火旺明显的患者,可加用知母、黄柏。
(2)若出现失眠多梦的患者,可加用龙骨、牡蛎、珍珠母。
(3)褐斑日久色深的患者,可加用丹参、僵蚕。
3、脾虚湿蕴
伴月经量少而色淡的患者,可加用红花、益母草。
4、气滞血瘀
(1)若胸胁胀痛的患者,可加用柴胡、郁金。
(2)若有痛经的患者,可加用香附、乌药、益母草。
(3)若病程长的患者,可加用僵蚕、白芷。
药物治疗
1、肝郁气滞
(1)方药:逍遥散加减。
(2)常用中药: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丹参、川芎、甘草。
(3)中成药:舒肝颗粒、柴胡舒肝丸、逍遥丸、气血和胶囊、红花逍遥颗粒。
2、肝肾不足
(1)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黄、山茱萸、淮山药、牡丹皮、白茯苓、泽泻、女贞子、旱莲草。
(3)中成药: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
3、脾虚湿蕴
(1)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2)常用中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身、橘皮、升麻、柴胡。
(3)中成药:参苓白术丸、人参健脾丸、刺五加片、玉屏风颗粒。
4、气滞血瘀
(1)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3)中成药:大黄䗪虫丸、桂枝茯苓丸、化瘀祛斑胶囊、血府逐瘀颗粒、理气化瘀口服液。
其他治疗
1、中药外治
(1)玉容散
甘松、山柰、茅香、白僵蚕、白及、白蔹、白附子、天花粉、绿豆粉、防风、零陵香、藁本、皂角、白芷,共研细末,每日早晩蘸末擦面。
(2)丝白祛斑软膏
活血化瘀、祛风消斑。适用于气血瘀滞、肌肤失养所致的黄褐斑。涂于面部患处,1日2次,配合按摩3-5分钟。
2、针刺疗法
(1)体针
取肝俞、肾俞、风池为主穴,迎香、太阳、曲池、血海为辅穴。肝郁加内关、太冲;脾虚加足三里、气海;肾虚加三阴交、阴陵泉。以上穴除脾虚肾虚配穴用补法,其余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耳针
取内分泌、皮质下、热穴,消毒皮肤后用三棱针尖刺破至微出血,再以消毒棉球敷盖。
3、面膜疗法
清洁面部,外涂祛斑中药霜剂,局部穴位按摩后,用温水调祛斑中药粉涂于面部,或用中药粉加石膏粉,30分钟后去除。外用药物常选用活血化瘀和色白中药,如当归、丹参、川芎、益母草、红花和白芷、白及、茯苓、僵蚕、白附子、白术、蒺藜等。
4、按摩疗法
面部涂抹祛斑药物霜剂后,用双手沿面部经络循行路线按摩,并按压穴位,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
5、西医治疗
口服或静脉注射维生素C。
眼球表面的白色部分被称为巩膜,巩膜上出现黑斑通常是由于色素沉着引起的。这种情况通常是良性的,不会对眼睛健康造成影响,但如果黑斑突然出现、变大、变形或伴有其他症状,如疼痛、视力模糊等,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眼部疾病的可能性。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白眼珠上出现黑斑的原因:1.先天性因素:有些人天生就有巩膜上的色素斑,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会对眼睛健康造成影响。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巩膜上的血管会逐渐变细,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会发生变性,从而导致色素沉着,形成黑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脸上黑斑治疗方法:1.防晒:黑斑的形成与紫外线照射有关,因此防晒是预防和治疗黑斑的重要措施。使用防晒霜、戴帽子、遮阳伞等可以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2.外用药物:可以使用一些含有美白成分的外用药物,帮助减轻黑斑的颜色。3.化学剥脱:通过使用化学物质去除皮肤表层的角质,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从而减轻黑斑。常见的化学剥脱剂有果酸、水杨酸等。4.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黑斑治疗方法。不同类型的激光可以针对不同深度的黑斑,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破坏黑色素细胞,达到去除黑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