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通常根据患者自觉心中急剧跳动,不能自主,活动后加重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心慌不安的惊悸等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时作时止,不能自主,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能缓解。脉象表现或数或迟,或乍疏乍数,或见结脉、代脉、促脉、涩脉等变化。
2、常伴有胸闷不适,易激动,心烦,少寐,多汗,乏力,眩晕等。发作频繁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至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
3、常由情志剌激如惊恐、情绪紧张及劳倦过度、饮酒、饱食等原因诱发。无精神因素也可发生。
鉴别诊断
1、惊悸与怔忡
两者均属于心悸,有病因、病理性质及病情轻重之不同。惊悸以实证居多,多因情绪因素诱发,如遭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或过度紧张等,发病迅速,多呈阵发性,病情较轻,病势轻浅,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怔忡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多因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因素亦可发生。表现为持续的心悸,心中惕惕不安,不能自控,动则加剧,病情较重,病势较深,平素亦可见脏腑虚损之证候。惊悸日久,迁延不愈,可形成怔仲,怔仲患者又易受外惊所扰,而使动悸加重。
2、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患者也可伴见心悸的症状,如表现为心慌不安,脉结或代,但以胸闷心痛为主症。此外,胸痹心痛中的真心痛,以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牵及肩胛背部为主症,并常伴较突出的心悸症状,脉或数或迟,或脉律不齐。常因劳累、感寒饱餐、情绪波动等而诱发,多呈短暂发作。但甚者心痛剧烈不止,唇甲紫绀,或手足清冷,呼吸急促,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直到晕厥,病情危笃。因此,在胸痹心痛中心悸应视为胸痹中的一个次要症状,而与以心悸为主症的心悸病证有所不同。
1、心虚胆怯
主要表现为悸动不安,善惊易恐,失眠多梦,气短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2、心脾两虚
主要表现为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头晕乏力,气短易出汗,食欲不振,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3、阴虚火旺
主要表现为心悸怔忡,心烦失眠,头晕目眩,耳鸣,口干,盗汗,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4、心阳虚弱
主要表现为怔忡,胸闷气短,肢体发冷,怕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迟或结代。
5、痰浊阻滞
主要表现为心悸怔忡,胸闷短气,痰多,饮食减少,腹胀,或有恶心,舌苔白腻或滑腻,脉弦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