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但与肺、肝、脾、肾有关。病机属于本虚标实,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本虚为阴阳气血的亏虚,标实为瘀血、寒凝、痰浊、气滞交互为患。
1、寒邪内侵
(1)素体阳虚,胸阳不足,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致使胸阳痹阻,气机不畅而形成本征。
(2)阴寒之邪凝结,日久寒邪伤人阳气,心阳虚衰,心脉痹阻,导致本证。
2、饮食失调
平时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过于偏食肥腻、过甜、煎炸食物等,或长时间过度饮酒,导致脾胃损伤,脾运化食物和水液代谢功能失调,聚生痰湿,上犯心胸,遏制阳气,气机不畅,心脉痹阻而发为本证。
3、情志失节
(1)长时间过度思虑,忧愁,损伤脾胃,脾运化食物和输布水液代谢失常,聚湿成痰,气机郁滞,血行不畅,心脉痹阻,而发为本证。
(2)长时间情绪抑郁,或暴怒损伤肝脏,肝疏泄调节气机的功能失调,肝气郁滞,甚至气郁化火,灼津成痰。气滞和痰阻均可使气机郁滞,血行不畅,心脉痹阻,而发为本证。
4、劳倦内伤
(1)长时间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卧床过久,导致脾胃等脏腑的机能活动下降,日久进一步影响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心脉失养而导致本证。
(2)长时间过度劳累,积劳成疾,肾气逐渐虚弱,肾阳虚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心阳、脾阳随之而虚,胸阳不振,阴寒内侵,血行瘀滞,而发为本病。
5、年迈体虚
多见于中老年人及病程迁延者,心气不足,阴血耗伤,导致血行瘀滞,发为本病。或肾气逐渐衰弱,肾阳虚不能鼓舞五脏之阳,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发为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