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萍 副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聊城市人民医院
痰火是由于肺热和脾虚湿剩导致的,中医上讲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体内有痰火时属于是脾肺功能的问题。与平时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者长期熬夜上火也有一定的关系。体内有痰火时最好清淡饮食,给予清泻肺热以及健脾类的药物来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健脾丸和橘红颗粒。
从中医角度分析,痰火是因为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痰,在肺内煎熬蓄积而引发的肺部病症。病情稳定期患者可能并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当感冒、着凉、工作生活紧张、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患者有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烦热胸痛、口干唇燥、剧烈咳嗽、咳黄痰等各种临床表现。痰火的形成和各种致病因素长期刺激人体有关,必要时患者需要请中医诊断后根据本身体质进行调理。
这样的患者首先要注意放松,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紧张焦虑,适当口服清心去火的药物,有助于症状的改善。平时要清淡饮食,别吃生冷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常通畅,有助于症状的改善。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口服一些养心安神的药物,有助于症状的改善。
咳嗽进入排痰期,通常意味着病情正在逐渐好转。这是身体通过咳嗽这一自我清洁机制,将呼吸道内的痰液排出体外,从而促进炎症消退的过程。首先要明确,排痰是身体对抗感染的重要防御反应。在呼吸道感染或炎症初期,痰液往往较为黏稠,难以咳出,这时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闷、呼吸不畅。然而,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痰液开始变得稀薄,咳嗽力度也随之增强,这便进入了排痰期。在这一时期,痰液的顺利排出有助于减少呼吸道内的病原体和炎症产物,有效减轻呼吸道负担,为病情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排痰期的护理显得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