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温是初起以肺卫表热证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咳嗽等表现。若肺卫风热之邪不解,病邪深入,可逆传心包而出现昏迷重症,后期多见肺胃阴伤证候。
典型症状
1、风温以初起即见肺表证,症见发热微恶寒,咳嗽,头痛,咽痛等;继则邪热壅肺,症见身热,咳喘,汗出,口渴。若伤及肺络,可见胸痛,咳痰带血。或吐铁锈色痰。后期多肺胃阴伤,症见低热,咳嗽少痰,口干咽燥等。
2、如肺热传入阳明胃经,症见壮热,汗出,口渴,脉洪大等;肺热移胃,症见壮热,汗出,口渴,脉洪大等;肺热移肠,热结的患者,可见潮热、便秘,腹痛等;若热迫大肠,可见下利色黄热臭;肺热波及营血,可见肌肤红疹。
3、病情进一步发展,病邪由气分顺传心营或热盛动风,表现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抽搐等证。若肺卫邪热未传人阳明气分而直接内陷心包,闭阻心窍,属于病证急剧变化,骤然加重,称为“逆传心包”,症见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身体发热,但四肢发凉、舌体僵硬,言语困难等,也可伴有便秘、腹部按之硬痛、苔黄燥的阳明腑实证候。
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出现神志异常、神昏谵语,多为邪热传入心包,病情较重。如出现正气外脱或化源欲绝,则病情更为危重。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的慢性疾病,治疗措施分为一般治疗,包括休息、理疗,急性期制动,慢性期关节锻炼;药物治疗分为改善症状药物和改善风湿病情两大类,改善症状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萘普生等;改善病情药物包括羟氯喹、生物制剂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鼻流清涕多见于风寒感冒。中医认为,风寒之邪侵袭人体肌表,肺气失宣,津液凝滞,导致鼻窍不通,出现流清涕症状,同时常伴有怕冷、轻度发热、头痛、无汗等表现。不过,鼻流清涕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需综合判断。风寒感冒初期,人体卫阳被遏,正邪交争,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此时,鼻腔黏膜受风寒刺激,分泌物增多且质地清稀,像清水一样。治疗上以辛温解表为主,可选用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等中成药,或饮用生姜红糖水,帮助驱散体内风寒之邪。但鼻流清涕并非风寒感冒所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