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本病热秘为邪滞胃肠,壅塞不通所致,给予泻热导滞,润肠通便治法,使邪去便通。便秘的治疗应以通下为主,但绝不可单纯用泻下药,须辨清虚实,结合病机加以配伍。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如果出现津伤较明显,口渴,舌红少苔的患者,可加用生地黄、麦冬、玄参等。
2、如果肺热气逆,出现咳喘、便秘的患者,可加用瓜蒌仁、苏子、黄芩等。
3、如果郁怒伤肝,出现易怒眼红的患者,可加服更衣丸。
4、如果出现燥热不明显,或用药后大便不爽的患者,可用青麟丸。
5、如果出现痔疮、便血的患者,可加用槐花、地榆等。
6、如果热势较盛,出现痞满燥实的患者,可换用大承气汤。
药物治疗
1、方药:麻子仁丸加减。
2、常用中药:大黄、火麻仁、枳实、厚朴、杏仁、郁李仁、瓜蒌仁。
3、中成药:麻仁润肠丸、麻仁丸、复方芦荟胶囊、当归龙荟丸。
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可取天枢、曲池、内庭、支沟、太冲等穴,以清热理气,通导肠腑。
2、灌肠治疗
便秘严重者,可根据医嘱行灌肠法,如有发热、恶心或腹痛时禁用导泻剂。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不适用于风寒感冒。该药物含有麻黄、苦杏仁、生石膏、金银花等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可缓解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病因和症状有明显区别。风寒感冒由外感风寒之邪引起,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涕、咳嗽痰稀白等症状;而风热感冒由外感风热之邪引起,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鼻塞流涕、咳嗽痰黄稠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