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医生根据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心脾两虚需要与气血两虚进行鉴别。气血两虚证为全身性病证,常表现为一般的气虚血虚症状。即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淡白或萎黄、气短、不愿意说话,舌质淡嫩,脉细弱。部分可有自汗、心悸、失眠的表现。而心脾两虚主要以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为主要特点。
中医内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心脾两虚和肾虚主要在于症状不同。心脾两虚主要是失眠多梦、腹胀、食少、健忘、倦怠乏力、大便稀溏、皮下出血、舌淡脉细弱等症状,会引发心肌炎、心律失常、贫血等疾病。肾阳虚主要是腰酸水肿、四肢发冷、畏寒等症状。肾阴虚主要有盗汗、头晕、耳鸣、虚汗、燥热、腰酸等症状。心脾两虚患者患平时要注意营养均衡,调整生活作息时间,不要熬夜,多参加户外体育锻炼。肾虚患者平时要注意休息,不能太过劳累,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熬夜,尽量少做房事,改掉手淫的习惯。
新平粮食可能是由于饮食摄入不良,或者心理压力过大等原因造成的。建议到专门的医院,让医生进行检查后,开具药品。在平日饮食店也可多服用一些健脾的食物,如莲子,山药,薏米等。同时也可进行气血的调理。多吃些补血补气的食物如菠菜,猪肝等。患者在调理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心态,不要出现过度紧张,思路过度的情况。
脾虚一般建议先治肝再调脾,中医认为肝与脾关系密切,肝气郁结或肝火过旺易克制脾土,导致脾虚加重,因此需先疏肝理气,再重点健脾以恢复运化功能。中医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为正常制约关系,但若肝气不舒,肝木过度克制脾土,会直接导致脾虚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乏力)。此时若单纯健脾,肝郁未解,脾虚易反复。因此需先通过疏肝缓解肝气对脾的压制,再配合健脾增强脾的运化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脾虚。若脾虚伴随明显情绪问题(如易怒、胸闷)、月经不规律或两胁胀痛,更需优先考虑疏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