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状脓头,焮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状如蜂窝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现在医学的辅助检查加以鉴别诊断。此外需要与发际疮、脂瘤染毒加以鉴别。
诊断依据
1、初起局部红肿,中央有白头,逐渐增多,溃后脓出黄稠。
有恶寒,发热,头痛,口渴,脉数等。一、二候时症状明显,三、四候时逐渐减轻或消失。
2、局部症状分为四候,每候7天左右。
(1)一候成形:在红肿热痛的肿块上有多个脓头。
(2)二候化脓:肿块增大,从中心开始化脓溃烂,状如蜂窝。
(3)三候脱腐:坏死皮肉逐渐脱落,红肿热痛逐渐减轻。
(4)四候生新:腐肉脱落,脓液减少,新肉生长,逐渐愈合。
3、本病以中老年为多见,好发于颈后或背部。
鉴别诊断
1、发际疮
生于项后、发际附近,病小而位浅,范围局限,多小于3cm,或多个簇生在一起,2天~3天化脓,溃脓后3天~4天即能愈合,无明显全身症状,易脓、易溃、易敛,但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2、脂瘤染毒
患处素有结块,表面与皮肤粘连,其中心皮肤常可见粗大黑色毛孔,挤之有粉刺样物溢出,且有臭味。染毒后红肿较局限,范围明显小于有头疽,10天左右化脓,脓出夹有粉渣样物,愈合较为缓慢,全身症状较轻。
1、火毒凝结
多见于壮年正实邪盛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高突,灼热疼痛,创面根脚收束,迅速化脓,脓出黄稠;伴有发热,口渴,小便色红;舌苔黄,脉数有力。
2、湿热壅滞
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高突,灼热疼痛;创面根脚收東,创口较易化脓脱腐,脓液黄稠;伴全身壮热,清晨症状轻,傍晚严重,胸部胀闷,呕吐恶心;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
3、阴虚火炽
多见于消渴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势平塌,根脚散漫,疮色紫滞、不易化脓腐脱、溃后脓水稀少或带血水、疼痛剧烈;伴有发热,口干唇燥,饮食减少,大便秘结,小便量少色红;舌质红,苔
生完孩子后通常在2-3天开始分泌母乳,少数产妇可能在产后24小时内即有初乳,具体时间因分娩方式、个体体质及是否尽早哺乳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产妇在分娩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胎盘娩出使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骤降,催乳素逐渐发挥作用促进乳汁分泌。顺产产妇若身体状况良好且尽早让新生儿吸吮乳头,可能在产后1-2天就出现初乳;剖宫产产妇因手术应激及身体恢复相对较慢,乳汁分泌时间可能延迟至2-3天。初乳量较少,呈淡黄色,富含蛋白质、抗体和营养物质,对新生儿免疫力和肠道发育有益
如果小红点是由于口腔溃疡、舌炎、食物刺激或上火等非梅毒因素引起,则通常不是梅毒;而如果小红点伴随梅毒的典型症状,且患者有梅毒感染的高危行为史,则可能是梅毒。舌尖出现小红点在多数情况下与口腔黏膜的局部病变有关。例如,口腔溃疡可能因维生素缺乏、免疫力下降或口腔卫生不佳导致,表现为舌尖或口腔其他部位的疼痛性小红点;舌炎则可能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或过敏引起,表现为舌尖红肿、疼痛或小红点;此外,食用辛辣、过热或刺激性食物也可能导致舌尖短暂性充血,形成小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