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容易怒善哭,或咽中有异物感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现在医学的辅助检查加以鉴别诊断。但诊断时需要与虚火喉痹、噎膈、癫证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异物感,吞不下,咳不出的特殊症状。
2、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并且郁证病情的反复无常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鉴别诊断
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噎膈
郁证中的梅核气和虚火喉痹都有咽部除有异物感。但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吸烟饮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2、郁证梅核气与噎膈
郁证梅核气与噎膈都有异物梗塞感觉。但梅核气有咽部异物感,但进食无阻塞,不影响吞咽。噎膈则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以吞咽困难为主,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渐加重,且梗塞感觉主要在胸骨后部位而不在咽部,做食管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3、郁证脏躁与癫证
郁证脏躁与癫证都与七情内伤有关,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但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癫证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1、肝气郁结
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胀满,胁肋胀痛,但痛无定处;常伴有胃脘胀痛,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
2、气郁化火
主要表现为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干口苦;可伴有头痛,耳鸣,或胃脘不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3、痰气郁结
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胸部胀满,胁肋胀满,咽中有异物感;苔白腻,脉弦滑。
4、心神失养
主要表现为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容易受惊,时而忧愁,时而悲伤,喜怒无常;伴有哈欠连连、或手舞足蹈,大声喊叫等;舌质淡,脉弦。
5、心脾
中医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其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独特而丰富。在中医学中,郁证被认为是一种内在的病理状态,常常与情绪、精神和内脏器官相关联。郁证可以表现为情绪郁闷、心情不畅、腹胀、胸闷、头晕等症状。中医认为,郁证主要是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致,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循环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心内科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领域,主要研究和治疗心脏病等心脏系统疾病。在心脏科内,心脏病医生会进行相关的体检和化验检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并给予药物治疗和建议
中医郁证是指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中医认为,郁证的发生与情志内伤、体质因素等有关。长期的情志不舒、恼怒、忧愁等情绪刺激,会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从而影响气血的运行。气血运行不畅,不能濡养四肢,就可能出现四肢发麻的症状。此外,郁证还可能导致其他症状,如失眠、多梦、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