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腺瘤

什么是嗜酸性腺瘤?

  • 发病部位:唇口舌
  • 常见病因:
  • 挂号科室:肿瘤科,口腔科
  • 检查项目:
  • 典型症状:张口困难
  • 注意事项:
什么是嗜酸性腺瘤?

嗜酸性腺瘤是一种不常见的涎腺良性肿瘤,又称大嗜酸性粒细胞瘤。该病可能来自导管上皮或导管肌上皮细胞,主要发生在腮腺,多为单侧发生,个别病例也可发生于双侧。常发生于老年女性,80%发生于50~60岁。该病为良性肿瘤,肿瘤体积一般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5厘米,生长缓慢。治疗上以手术切除治疗。

嗜酸性腺瘤的病因

本病的组织来源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来自唾腺腺泡及腺管上皮,也有人认为来自腺管的多能性细胞。此外,瘤细胞不仅在涎腺可发现,在全身各种内分泌腺、呼吸器、生殖器也可观察到,也有人认为本瘤可能与内分泌有关。

查看更多»
嗜酸性腺瘤的症状

临床症状肿瘤生长缓慢,通常无疼痛及其他自觉症状。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有时呈结节状,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有时局部有囊性感。无面神经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于腮腺等部位触及肿块。偶见发生于鼻腔或...

查看更多»
嗜酸性腺瘤的治疗

治疗原则本病是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通常以手术切除为主。治疗的目的为恢复局部的正常外观、缓解鼻塞等症状。由于本病通常无其他症状,一般无需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本病通常无需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医生通过手...

查看更多»
什么是嗜酸性腺瘤 更多»

嗜酸性腺瘤通俗讲就是嗜酸性粒细胞瘤,主要是指发生于腮腺部位的良性肿瘤,存在恶变的可能性很小,对身体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具体的治疗上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建议患者日常做好预防,保持口腔卫生清洁,饮食上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进食过酸过咸的食物。

相关医生 更多»
王丽萍

王丽萍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种植科

擅长: 即刻种植即刻修复、骨量不足的种植技术、无牙颌种植修复及咬合重建等多种复杂种植修复...

相关医院 更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电话:02028823388

地址:广州市中山二路58号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电话:010-62179665,0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2号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电话:0591-87983333(总...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茶中路20号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电话:0532-82911847(总...

地址:市南院区: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16号;市北院区: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嘉兴路7号 ;崂山院区:青岛市崂山区海尔路59号;西海岸院区:青岛市黄岛开发区五台山路1677号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电话: 医院总机:0371-6691...

地址:河医院区:郑州市建设东路1号;郑东院区: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中环路与龙翔七街交叉口郑州大学一附院东区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电话:024-31329999(综合...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117号

疾病相关 更多»
人体毛绒性腺激素多少是怀孕

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数值超过正常非孕期范围(通常为5IU/L或10mIU/mL,具体因检测方法和医院标准略有差异)时,可初步判断为怀孕,但需结合动态监测和医学检查综合确认。HCG是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激素,未怀孕时数值通常在0-5IU/L或0-10mIU/mL之间。受孕后,受精卵着床后约7天,血液中即可检测到HCG升高,数值随孕周增加而快速上升

范良生 副主任医师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多少是怀孕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超过非孕期正常范围(通常为<5IU/L或<3.1IU/L,具体因检测方法而异)且随孕周增长呈现特定变化时,可判断为怀孕,但需结合孕周、检测时间及个体差异综合分析,不能仅凭单一数值确诊。hCG是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激素,其水平随孕周动态变化。非孕期女性hCG水平极低(<5IU/L或<3.1IU/L),若检测值超过此范围,需结合孕周判断:怀孕1周时,hCG正常范围为5-50IU/L;2-3周为100-5000IU/L;3-4周为500-10000IU/L

余自淑 副主任医师
管状腺瘤摘除了没事了吗

管状腺瘤摘除后仍需重视后续管理,虽然多数情况下摘除手术可治愈,但仍有复发风险及极少数恶变可能,需结合腺瘤性质、大小及术后随访判断是否“完全没事”。管状腺瘤是肠道息肉的常见类型,属于良性肿瘤,但具有一定恶变潜能。手术摘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内镜下切除创伤小、疗效确切,多数患者术后症状消失,短期内可恢复正常生活。然而,摘除并不代表风险完全解除:1、复发可能性:肠道息肉形成与遗传、饮食、肠道微生态等因素相关,即使摘除现有腺瘤,其他部位仍可能新发息肉

龚瑾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