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遗传性骨软骨瘤
多发性遗传性骨软骨瘤的诊断

医生通过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X线、超声、MRI)及病理检查结果,即可进行初步诊断。同时,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医生还需排除骨软骨瘤恶变、多发性内生性软骨瘤病、奇异性骨旁骨增殖症等疾病。

诊断依据

1、患者有明确的家族遗传病史或在其直系血亲家族成员中有诊断出有该病的患者。

2、临床表现为在四肢长骨干骺端或其他骨骼软骨成骨处可触及骨性肿物,常呈对称分布,肿瘤较大时可影响关节活动,以膝关节周围多见,可出现骨骼短缩及弯曲畸形。

3、患者诊断出此病应在成年之前。

4、患者身上可查出3个或3个以上的瘤体。

5、X线表现为患儿瘤体全身分布较多,在骨骼的干骺端或软骨成骨处的瘤体与所在骨骼皮质及松质骨相延续的丘状、菜花状突起,可见骨骼畸形和关节脱位。

鉴别诊断

1、骨软骨瘤恶变

恶变往往起始于肿瘤的软骨帽和其纤维包膜,表现为骨软骨瘤远端周围的软组织肿块中,散在多量棉絮状不规则的钙化点。放射样的骨膜反应性新骨增生则不多见,有时可发现骨膜三角。影像学及病理检查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2、多发性内生性软骨瘤病

多发性内生性软骨瘤病好发于干骺端的骨内,且无遗传性,而多发性遗传性骨软骨瘤的骨赘则突出于骨干外,并伸入软组织内生长。通过遗传史及影像学检查一般不难鉴别。

3、奇异性骨旁骨增殖症

二者的区别在于,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的皮、髓质与其下的骨干相连续,而奇异性骨旁骨增殖症可见到一条将外生骨瘤与其下之骨分开的皮质带。影像学等辅助检查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多发性遗传性骨软骨瘤的类型

1、单纯骨疣型

多发生于膝关节周围即股骨远端、胫腓骨近端,其次为尺、桡骨、肱骨的近端与远端,肩胛骨内下角。其他部位如肋骨、骨盆、掌指(趾)骨、脊柱等处也可发生。骨疣形状可分为阔基型、长柄型、菜花型及混合型。常因突起骨骨疣摩擦软组织和肌腱而影响关节活动,压迫神经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严重者出现膝关节畸形。

2、干骺端缺陷型

常见于尺骨和腓骨远端,发育差,呈锥形短缩,而桡骨或胫骨远端则代偿性肥大,且向短缩侧(即尺骨或腓骨)弯曲,形成特异性弯曲畸形。

疾病相关 更多»
高血压遗传几率多大

高血压具有遗传倾向,一般来说,父母一方患有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约为28%;父母双方均患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可高达46%。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受多个基因位点的共同影响,这些基因可能影响血压调节机制,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等。同时,环境因素对高血压发病影响巨大。即便存在遗传易感性,若子女能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规律运动、避免吸烟酗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心态等,也可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反之,不良生活习惯会与遗传因素协同作用,大幅增加患病几率

李晋新 主任医师
胆碱能性荨麻疹中医辨证论治

胆碱能性荨麻疹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多认为其发病与体内阴阳失衡、腠理不固、热邪内蕴或气血失调相关,临床常见以下证型及治法:1.风热犯表证:辨证要点是遇热、运动、情绪激动后皮肤出现风团,色红,伴瘙痒、灼热感,舌红苔薄黄,脉浮数。需疏风清热,解表止痒。常用方药有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蝉蜕、知母、石膏、牛蒡子等)。2.卫表不固证:辨证要点是风团反复发作,稍动即汗出,平素易感冒,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需要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王霞 副主任医师
辛芩颗粒治过敏性鼻炎效果怎么样

辛芩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有一定效果,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与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对药物的反应等因素相关。从中医角度看,过敏性鼻炎属于“鼻鼽”范畴,多由肺、脾、肾虚损,外感风寒、异气等引起,治疗以益气固表、祛风通窍为主。辛芩颗粒由细辛、黄芩、荆芥、防风、白芷、苍耳子、黄芪、白术、桂枝、石菖蒲组成,其中黄芪、白术可益气固表,桂枝、细辛能温阳散寒,黄芩可清热,诸药配伍,共奏益气固表、祛风通窍之功,适用于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可缓解鼻痒、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

黄汉超 主任医师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是什么意思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是指心脏电信号在传导过程中,右束支这一传导路径发生完全性的阻滞,导致右心室的电信号传导延迟或中断,但左心室仍能正常接受并传导电信号,从而在心电图上表现出特定的波形改变。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会发现心电图上出现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相对应的波形特征。这种阻滞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以及肺心病等。此外,部分健康人群也可能出现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但通常无明确病因

罗勇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癌症
宫颈癌 前列腺癌 卵巢癌 子宫癌 睾丸癌 阴茎癌
妇科肿瘤
子宫肌瘤 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肉瘤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子宫平滑肌肉瘤
发热
潮热 间歇热 回归热 波状热 反复发热 慢性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