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病理学检查是细支气管肺泡癌诊断的重要依据。诊断过程中,医生会依据病史、症状及体征、影像学及实验室结果、病理学结果等综合进行诊断。诊断过程中,医生还需要排除肺结核、肺炎、肺部良性肿瘤、肺转移瘤等疾病。
鉴别诊断
1、肺结核
肺结核多见于年轻患者,影像学显示病灶边界清楚,密度较高,有时可见钙化点,病变在较长时间内无变化。粟粒型肺结核需和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相鉴别。粟粒型肺结核患者常有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但无呼吸道症状,影像学上病变为细小、分布均匀、密度较小的粟粒样结节。通过症状、影像学表现及结核菌素实验等可鉴别二者。
2、肺炎
肺炎是指肺部的炎症,起病急,先表现为寒战、高热等毒血症状,然后产生呼吸道症状,抗生素治疗病灶吸收迅速。但当出现反复迁延不愈的局限性肺炎时,应考虑肺癌可能。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等有助于鉴别二诊。
3、肺部良性肿瘤
肺部良性肿瘤包括错构瘤、软骨瘤、瘤样改变的炎性假瘤等。这类病变有时不易鉴别,需要做病理学检查。
4、肺转移瘤
患者有原发的恶性肿瘤以及相应的临床表现。除了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原发病灶外,病理检查也可进行鉴别。
1、基于病理学分类
(1)非黏液型(60%~80%):可见到Clara细胞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同时经常可以见到局部的间质增厚和淋巴管浸润,并可以见到多核巨细胞和嗜酸性小体。非黏液型BAC中可以见到不同程度的成纤维细胞增生。
(2)黏液型(20%~40%):BAC可见到杯状细胞和产黏液柱状细胞增生。这些肿瘤常常可见到大量的细胞外黏液,这些黏液向邻近肿泡扩展,与临床上所见到的肺硬化有关。
2、基于影像学分类
(1)孤立型(单个周围型结节)(38%)。
(2)多结节病灶型(3个以上病灶)(7%~25%)。
手术治疗之后,卧床休息为主,避免运动,疼痛症状较重使用阿片类药物进行止痛。当前癌症的恶性程度是比较高的,最好还是通过化疗量来进行治疗,喘憋症状较重使用吸氧来进行治疗。平时吃蛋白类的食物有助于身体的恢复,避免太过油腻性食物摄入,定期复查ct看一下有无转移。
前列腺抗原78ng/mL不一定是癌症,可能由前列腺癌、前列腺炎或良性前列腺增生等多种因素导致,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前列腺抗原是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正常值通常低于4ng/mL。当前列腺抗原显著升高时,确实需要高度警惕前列腺癌的可能,尤其是中老年男性。但前列腺抗原升高并非癌症的特异性指标,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等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前列腺抗原水平大幅上升。例如,急性前列腺炎可能使前列腺抗原短期内急剧升高,而前列腺增生则可能因腺体体积增大导致前列腺抗原轻度至中度升高